灾异论式微与天道信仰之现代困境——以晚清地震解释之转变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8-22 05:41

  本文关键词:灾异论式微与天道信仰之现代困境——以晚清地震解释之转变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解释 灾异论 天道信仰 泛神宗教


【摘要】:灾异论的地震解释及相关实践,是传统天道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较1679年和1879年两次大地震之后知识群体的地震解释,考察灾异论的地震解释在现代的式微,从中透视天道信仰之现代危机。借用格尔兹的观点,本文认为现代科学的地震解释能够更好地解释世界,却不像灾异论的地震解释那样具备道德维系和情感慰藉的功能。如何在放弃灾异论的前提下重建天道信仰,是这一历史变迁提出的重大问题。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地震解释 灾异论 天道信仰 泛神宗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研究”(批准号:13&ZD07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2
【正文快照】: 余英时先生曾指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宗教、哲学思维的一个独有的特色,这是现代学人的一个共识。”1对天/天道的信仰、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相当核心的地位。不少学者主张,应把天/天道当作中国本土宗教的最高的神圣存在来看待。2任何一种宗教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英刚;;佛教对阴阳灾异说的化解:以地震与武周革命为中心[J];史林;2013年06期

2 侯康明,雷中生,万夫岭,李丽梅,熊振;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J];中国地震;2005年03期

3 黄兴涛;;西方地震知识在华早期传播与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兴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方潇;;天学与法律:天人关系哲学基础之研究新视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叶莲;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7 廖莹;;以城市雕塑为例阐释地域性公共艺术建设的意义——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8 答浩;;立人之基 重德之本——论孔子修身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9 余亚斐;;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鞠曦;《周易》与易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耀军;索宝祥;;我国古代前馈控制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刘春;;解析传统图形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以传统悬鱼造型图案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运用为例[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吴红;杜严勇;;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陈正洪;;“学官联和”对中国当代学术环境的复杂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王大学;;朝代更替、社会记忆与明末清初的江南海塘工程[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9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鸿祥;;当代视野里的秋白意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秋明;当代罗城基督教信徒口述耶稣形象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谢秋慧;仫佬族家庭中的妇女权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孟振兴;大瑶山盘瑶木薯酒工艺的科技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世红;彭龟年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e,

本文编号:717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17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