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日军战俘收容与改造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日军战俘收容与改造研究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由于中日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军队俘获日俘的数量不断增加,擅自处置日俘和战利品的事件也随之发生。为解决日益突出的日俘问题,国民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及政令,确立了优待俘虏政策。同时,为收容和改造日俘,国民政府先后设置了军政部第一、第二和第三俘虏收容所。这三所正式的俘虏收容所于1938年至1939年间分别成立于西安、常德和桂林,后来第一俘虏收容所迁至宝鸡,第二俘虏收容所与第三俘虏收容所先后迁至贵州镇远并合并为一,1944年又迁至重庆。 国民政府在收容所中保障日俘的基本人身权利,尽其所能的提供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并为伤病俘虏提供医治,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收容所管理人员的腐败等因素极大的制约了日俘收容的成效。 在收容日俘的同时,国民政府也对日俘进行改造。主要改造方式有优待感化、思想教育、分类隔离、鼓励劳动和俘虏自治等。在对日俘改造之初,由于部分政策失当,成效并不理想,后经过汪大捷、鹿地亘、康大川等进步人士的推动及实践,日俘改造工作得到极大改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促使了部分日俘思想发生转变,在国民政府和部分日本进步人士的主导下,组建了在华日本人的反战组织,组织了部分日俘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改造措施的局限性、国民党的反共活动和国民政府内部政治斗争等因素,导致日俘改造的成效受到很大制约。
【关键词】:国民政府 日军战俘 改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6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现状8-10
- 1. 选题缘由8
- 2. 研究现状8-10
- (二) 选题意义与研究范围10-11
- 1. 选题意义10-11
- 2. 研究范围11
- (三)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11-13
- 1. 资料来源11-13
- 2. 研究方法13
- (四) 内容框架与研究的重难点13-16
- 1. 内容框架13
- 2. 研究的重难点13-16
- 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俘虏政策的出台16-22
- (一) 俘虏政策的出台背景16-17
- (二) 俘虏政策的确立17-22
- 二、日俘收容与改造的管理机构及职能22-26
- (一) 军政部——日俘工作的主管部门22-23
- (二) 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日俘改造的指导机构23-26
- 三、国民政府的日俘收容26-42
- (一) 俘虏收容所的设置与沿革26-29
- 1. 俘虏收容所的初建(1938年初—1939年3月)26-28
- 2. 俘虏收容所的稳定发展(1939年3月—1944年10月)28
- 3. 俘虏收容所最后的扩大(1944年10月—1945年8月)28-29
- (二) 关于收容所中俘虏人数的统计29-32
- (三) 俘虏收容政策及成效32-39
- 1. 保障基本人身权利32-33
- 2. 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33-37
- 3. 为伤病俘虏提供医治37-39
- (四) 制约俘虏收容成效的因素39-42
- 1. 政府财政困难 收容所物资紧张39
- 2. 收容所管理人员的腐败39-42
- 四、国民政府的日俘改造42-68
- (一) 日俘改造的主要政策与实施43-54
- 1. 优待感化43-45
- 2. 思想教育45-49
- 3. 分类隔离49-52
- 4. 鼓励劳动52
- 5. 日俘自治52-54
- (二) 日俘改造的成效54-60
- 1. 促使了部分日俘思想发生转变54-56
- 2. 组织了在华日本人反战组织56-58
- 3. 组织了部分日俘参加对日作战58-60
- (三) 制约日俘改造成效的因素60-68
- 1. 日俘改造政策的局限性60-61
- 2. 国民党反共活动对日俘改造的干扰61-64
- 3. 国民政府内部政治斗争对日俘改造的干扰64-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4
- 后记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珩,孙强;抗战胜利后的蒋日伪合流评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米卫娜;;抗日战争后北平市对日籍技术人员的留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米卫娜;;抗战胜利后北平市日侨的遣返工作[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何力群;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与勾结[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5 高凡夫,赵德芹;日本天皇裕仁与细菌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曹艺;;防御作战中的歼灭战——中国军队万家岭大捷原因探析[J];党史文苑;2010年24期
7 严海建;;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案审判的社会影响论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志杰;从日蒋和谈看日本的诱降政策[J];民国档案;2002年02期
9 熊宗仁;中国战区受降与战时敌我友关系的转换[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4期
10 徐康;;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台湾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美华;夏正伟;;试论日本投降后在江南地区的缴械[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家俊;;提篮桥监狱对日本战犯的关押、审判与执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都斌;;以“和”亡华——抗战时期日本诱降策略探析[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六辑[C];2011年
4 ,
本文编号:732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3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