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支持
本文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支持
【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虽无完整统一的战略配合计划,但据日本战史资料记载,实际上却在对日作战方面做到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尤其是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日本制订对正面战场的作战计划及具体作战中起了重要的牵制作用,使日本在对正面战场作战时,不得不顾及敌后战场的牵制和制约,被迫进行两线作战,顾此失彼,最终战败投降。可见,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关键词】: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战略支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6ASS001)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中国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杰作。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1国民党战场即国民党领导下的正面战场,解放区战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中国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日本占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伟;;“保盟”对抗战敌后战场医疗工作的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09年04期
2 胡德坤;;中国敌后战场的抗战与日本“治安战”的失败[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3期
3 张业赏;国民党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4 林雄辉;王其林;;论抗日敌后战场的卫生医疗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童志强;谁真抗战,历史自会评说——华中敌后战场军事斗争概述[J];党史文苑;1995年05期
6 戚厚杰;鲁苏战区的兴亡——国民党敌后战场再探[J];民国档案;1996年03期
7 杨圣清;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03期
8 张业赏;论国民党军在山东敌后战场的地位和作用[J];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01期
9 宋丽娟;;坚强的阵地 伟大的胜利——论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J];才智;2009年32期
10 ;活跃于敌后战场的民兵——《中共抗战概况》(节选)[J];档案天地;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小夏;;略论国民党抗日敌后战场[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2 刘庭华;;论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3 徐蓬;;鄂豫边区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的策应[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4 范征夫;;试论茅山地区反“清乡”斗争[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5 胡士平;;淮南敌后的抗战文艺[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桑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阮家新;;关于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再探讨[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8 孙果达;;战略游击战历史地位新论[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9 甄子明;;华中局和新四军部在黄花塘的业绩[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10 丁星;;新四军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宣良 梅世雄;形成两个战场,,是一大创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刘庭华;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N];学习时报;2005年
3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陈弘君;华南敌后战场开辟的历史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张国育;借鉴历史开创未来[N];解放军报;2005年
5 寿晓松;抗战中坚 民族先锋[N];解放军报;2010年
6 ;历史悲剧决不允许重演[N];人民日报;2014年
7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徐焰;艰苦的抗战[N];解放军报;2014年
8 程舒伟;正视历史 面向未来[N];吉林日报;2005年
9 军事科学院 刘庭华;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N];中国国防报;2005年
10 记者 王经国;拼将热血筑长城[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海峰;1937年至1940年河北敌后战场国共关系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波;国民党敌后战场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周玉英;国共两党在安徽抗战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俊红;1935-1938年蒋介石抗战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50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5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