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初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6:38

  本文关键词: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初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拉丁化新文字 新文字运动 新文字干部学校 社会教育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的新文字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运动。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字拉丁化探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延安时期的新文字运动则是实施最为广泛,成果最为显著经验和教训都极为突出的阶段,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是这一运动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文字改革史上的一个创举。新文字干部学校的成立,是为了适应当时陕甘宁边区大规模开展新文字扫盲运动培养干部的需要,它创建于1941年2月5日,于1943年3月并入延安大学,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它独立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是它在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上却有着光辉的一页,为新文字扫盲运动和中国文字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解决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中国文字改革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达到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作用。本文基于原始档案资料,通过对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的历史细节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展示了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建初期的真实历史风貌,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教育家坚定的信念、高贵的品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锐意进取,改革探索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动教材。同时总结了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一)服从服务于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二)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方法;(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环节;(四)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办好学校的的基础条件;(五)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是在艰苦条件下办好学校的基本原则;(六)重视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障。这六条基本经验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填补了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研究的学术空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和延安精神。
【关键词】:拉丁化新文字 新文字运动 新文字干部学校 社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研究综述10-11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1
  • (四)研究的方法与创新处11-12
  • 一、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条件12-17
  • (一)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的历史背景12-16
  • (二)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的条件16-17
  • 二、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的筹备工作17-20
  •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学校党组织的支持与推动17-18
  • (二)吴玉章的提议并直接领导创立学校18
  • (三)从事新文字运动的干部的支持与推动18-19
  • (四)说服不赞成新干校成立的同志19-20
  • 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初期的基本情况20-32
  • (一)新文字干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20-21
  • (二)新文字干部学校的组织机构及班级设置21-25
  • (三)新文字干部学校教员和学员的情况25-28
  • (四)新文字干部学校的教育情况28-32
  • 四、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初期的办学经验32-36
  • (一)服从服务于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办好学校的前提32
  •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方法32-33
  •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环节33
  • (四)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办好学校的前提条件33-34
  • (五)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是在艰苦条件下办好学校的基本原则34-35
  • (六)重视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问题35-36
  • 结语36-37
  • 注释37-38
  • 参考文献38-41
  • 后记41-42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总行召开干部学校教学大纲[槎┨致刍醄J];中国金融;1955年14期

2 武平;;“泽东青年干部学校”[J];福建党史月刊;1991年08期

3 郑绪成;与自治州一起成长的民族干部学校[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0年04期

4 陈立静;刘建国;;论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创建、特点和地位[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培养又}又专的劳动工作干部 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庄玉挊校长的,

本文编号:799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799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