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1912-1945)
发布时间:2017-09-06 10:10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1912-1945)
【摘要】:历史物流地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具体物产运销,缺乏历史物流地理理论和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的研究。本文对历史物流地理理论作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了民国时期22种物产在四川五大自然地理单元的物流空间格局、空间变迁、空间区域差异与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特征、物流空间格局形成因素、物流空间格局社会影响等主要内容。历史物流地理是研究在人类经济活动支配下的历史时期,物资的空间流动状态及影响流动的自然和社会原因,属于历史经济地理范畴;历史物流地理与现代物流地理研究有差异性,历史物流地理理论的构建及研究内容不能照搬照抄现代物流地理的研究成果,历史物流地理坚持以“物”为中心,突出物流与环境、物流空间范围、物流流向、物流空间变迁、物流区域差异、物流空间格局形成原因及物流空间格局带来的社会影响等主要研究内容。民国四川物流空间范围,在川内涉及所有县市;省外覆盖了当时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国际上有十多个国家,遍及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四川是多地貌区,根据自然地貌差异有盆西平原区、盆中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原区五大自然区域,民国四川物流空间格局有区域差异;同时,民国四川物流空间格局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物流中心分布及区域差异。民国时期四川物流中心有92个,沿江沿河有雅安、泸定、西昌、成都市、金堂、金堂赵家渡、温江、德阳、新津、灌县、眉山、夹江、洪雅、乐山、犍为、简阳、简阳石桥镇、资阳、威远、自贡、资中、内江、富顺、江油中坝、盐亭、绵阳、中江、三台、射洪、射洪太和镇、遂宁、巴中、达县、渠县三汇镇、广安、南部、阆中、蓬安、南充、合川、江北、宜宾、泸县、合江、江津、重庆、巴县、广元、万源、长寿、涪陵、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大宁、巫溪、綦江、黔江、彭水、叙永等60个。从各自然区物流中心总数看,由多到少依次为盆中丘陵区、盆周山地区、盆西平原区、川西北高原区和川西南山地区;从各自然区物流中心分布密度看,由高到低依次为盆中丘陵区、盆西平原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原区。民国时期四川物流中心主要分布在丘陵区、平原区和盆周山地区,其中川江及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主流、渠江的沿江城市是物流中心分布集中地;成都、重庆成川西、川东最大物流集散中心。物流流向及区域差异。(1)省内物流流向。川江及五大支流沿江城市物流发达,丘陵区是各沿江城市物流输入、输出的中心区域,盆周山地区是嘉陵江主流、川江沿江城市物流输入、输出及岷江、沱江沿江城市物流输出的主要区域,平原区是岷江沿江城市物流来源、沱江沿江城市物流输出的主要区域,高原区是涪江沿江城市物流来源、沱江沿江城市物流输出的主要区域,西南山地区是岷江沿江城市物流输出的主要区域;自然区之间物流的流动,主要有平原区流向丘陵区,丘陵区流向平原区、盆周山地区,盆周山地区流向丘陵区。(2)省际物流流向。从四川输出的物产种类及供给地多寡看,四川物产以输向邻省云贵、陕甘、湘鄂为主,川西北、川北主要输往陕甘青,平原区主要输往陕西、云贵,川南主要输往云贵,西南山地区主要输往云南,岷江、沱江、川江一线主要输往两湖,岷江犍为、乐山输往陕西,沱江-川江部分城市输往陕甘,川东南山地区主要输往贵州、湖南;输往非邻省份,除部分省份靠驿运、公路运输到达外,如新疆等地,而大部份省份,抗战前主要经由川江及五大支流在沿江城市集散而下运重庆、万县集汇出口,出川物资沿长江水运或长江水运加陆运运销各地,抗战爆发以后,航运受阻,沿江东运到非邻省份的物资几乎中断。四川输入物产,邻省物产主要输往川内相应邻近物流中心集散输出,长江中下游省份物产则沿江上运到重庆、万县集散后输出。(3)国际物流流向。四川输往国外的物产主要是土特产,抗战爆发以前,集中重庆、万县的物产沿长江运销欧美部分国家、日本、南洋、南非联邦、新西兰,集中宜宾的出口物产陆路运销苏联及印度;抗战后,集中重庆、宜宾的物产经过云贵、越南、缅甸、印度等地转销欧美。民国四川战乱不断,出川物流的空间范围、流向发生变化,物流空间格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销场缩小。“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前,四川夏布、榨菜、药材、纸行销东北等地;事变发生后,日丝控制东北市,夏布贸易在东北停止,朝鲜滞销,关外销场丧失。四川的榨菜、药材、纸在东北仍有一定市场,它们由四川沿长江输往上海转运。(2)抗战爆发以后,长江航运受阻,沿江东运出口物资转向西南、西北出口。抗战爆发以前,四川物产运销全国各地(除台湾)和世界各大洲,输往中东部、东北省份及国外的物产通常先集中重庆、万县两地,然后沿长江下运而出。四川的桐油、猪毛猪鬃、牛皮、羊毛羊皮及部分药材运销国外:一是由川北、川西、川南及川东部分县集中重庆直运出川,一是由长江上游部分县市和川东的万县、涪陵、长寿、丰都、忠县、石柱、云阳、奉节、巫山、巫溪、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开江、开县、达县等地运往万县转出口。抗战爆发初期,东部沿海封锁,四川运销国外的桐油、猪毛猪鬃、牛羊皮在汉口改用火车运香港出口;随着抗战形势严峻,宜昌、沙市失守,四川在东北、东中部的销场大部分失掉,西南、西北国际交通线打通,四川出口物资由此输出。四川西南山地、川南部分地方的物产由宜宾、泸县转云贵出口欧美外,其余地方的四川物产都集中重庆转西南出口欧美,万县由出口市场变为集散中心,集中万县的物产也转重庆运出,而万县物产其来源主要限于下川东,川东其余地方多与重庆发生直接运销关系,在193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制政策后,出口换汇的猪毛猪鬃、牛羊皮则由重庆统一起运经西南出口:而英美等援华物资由滇缅输入国内。西北国际交通线穿越川、陕、甘、新达苏联,四川和苏联物资经此通道流动。民国四川物流空间格局的层级结构。在民国时期,重庆、成都是川东、川西两个最大的消费城市,重庆、万县是四川的两大对外商埠,灌县处于平原区通往川西北高原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整个四川形成以成都、重庆、万县、灌县四个中心为主的独特物流空间层级结构体系。民国时期四川物流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1)资源禀赋。民国所产物产主要集中在丘陵区、平原区、盆周山地区,而西南山地区、西北高原区相对较少,以此物产为基础,高原区、西南山地区的物流活动不如其它自然区频繁,物产输出的种类不多,有的数量也不大,高原区向外输出物产主要有药材、牛皮、羊皮羊毛等3种,西南山地区主要有药材、猪毛两种;而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的物流活动频繁,物产输出种类、数量都较多,平原区向外输出的主要物产有稻米、菜油菜籽、烟叶、茶叶、药材、蚕丝、猪毛猪鬃、牛皮、羊皮羊毛、糖、酒、布绸等12种,丘陵区向外输出的主要物产有稻米、柑橘、烟叶、茶叶、药材、棉花、蚕丝、榨菜、桐油、猪毛猪鬃、牛皮、羊皮、煤炭、铁、盐、糖、酒、布绸、纸等19种,盆周山地向外输出的主要物产有柑橘、茶叶、药材、榨菜、桐油、猪毛猪鬃、牛皮、羊皮、煤炭、铁、盐、布绸、纸等13种。(2)交通条件。从五大自然区的交通环境看,盆中丘陵区、平原区及盆周山地的东部、南部区水路通达,西高原区、西南山地区水运较差;陆路通达区域主要在盆西平原区、盆中丘陵区,其次为盆周山地区,而西南山地区、西北高原区相当差;国内国际航空线始终以重庆为中心。盆中丘陵区、盆西平原区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物流经济活动展开,其次为盆周山地区,而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交通条件差,不利于物流经济活动的进行。成都、重庆水陆空交通发达,成为川西、川东两个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川江、川江五大支流及其它们的小河通过有利的水运条件带来了物流的发达。(3)人口因素。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物流越发达,活动越频繁。从人口密度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盆西平原区、盆中丘陵区、盆周山地区,最后为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而四川物流活动最频繁的是平原区、丘陵区,其次为盆周山地区,最后为高原区、西南山地区。民国城市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重庆、成都,物流最发达,有谷米、小麦、菜油菜籽、柑橘、茶叶、煤炭、盐、糖、酒、布绸、纸等11种消费品输往重庆、成都。(4)战争与战时政府政策。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粮食的田赋征实措施,对猪鬃、牛皮、羊皮羊毛等的统制政策,抗战时期开辟公路、中印航空的“驼峰运输线”和恢复发展驿运,这些促使民国四川物流范围、流向发生变化。(5)运输成本、税收、物产价格等经济因素。公路、航空运输成本较高,主要运输军需物资;而大宗货物米谷、桐油、烟叶、猪鬃、牛皮、羊皮等多选择费用低的水运。重庆进口转销外省的棉纱因税收多有改道。重庆米谷价格比来源地高,成为最大的米谷消费和集聚中心;黔江桐油因价格、成都猪毛猪鬃生货因人工成本而改变物流流向。民国时期四川物流空间格局解决了物资供需矛盾及社会需求,促进了沿江城市发展,适应了对外贸易需要,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满足了战时需要。
【关键词】:民国时期 四川区域 物流地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58
【目录】:
- 摘要12-15
- ABSTRACT15-20
- 绪论20-34
- 一、历史物流地理的学科属性、定义和研究内容20-21
- 二、选题宗旨和研究内容21-23
- 三、文献回顾23-31
- 四、研究方法与文献资料31-32
- 五、写作思路32-34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活动环境34-46
- 第一节 四川自然地理环境与地貌分区34-35
- 一、四川自然地理环境34
- 二、地貌分区34-35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交通环境35-46
- 一、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水运环境35-37
- 二、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驿运环境37-38
- 三、民国时期四川公路运输环境38-41
- 四、民国时期四川航空运输环境41-46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四川主要粮食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46-96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米谷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46-73
- 一、盆西平原区米谷物流空间格局46-49
- 二、盆中丘陵区米谷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49-62
- 三、盆周山地区米谷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62-66
- 四、川西南山地区米谷物流空间格局66
- 五、川西北高原区米谷物流空间格局66-67
- 六、四川米谷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67-73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小麦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73-86
- 一、盆西平原区小麦物流空间格局74-75
- 二、盆中丘陵区小麦物流空间格局75-79
- 三、盆周山地区小麦物流空间格局79-81
- 四、川西南山地区小麦物流空间格局81
- 五、川西北高原区小麦物流空间格局81-82
- 六、四川小麦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82-86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玉米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86-96
- 一、盆西平原区玉米物流空间格局86-87
- 二、盆中丘陵区玉米物流空间格局87-90
- 三、盆周山地区玉米物流空间格局90-91
- 四、川西南山地区玉米物流空间格局91-92
- 五、川西北高原区玉米物流空间格局92
- 六、四川玉米物流空间总格局和区域差异92-96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四川经济农产品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96-153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菜油菜籽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96-104
- 一、盆西平原区菜油菜籽物流空间格局96-99
- 二、盆中丘陵区菜油菜籽物流空间格局99-101
- 三、其它自然区菜油菜籽物流空间格局101
- 四、四川菜油菜籽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01-104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柑橘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04-110
- 一、盆西平原区柑橘物流空间格局104-105
- 二、盆中丘陵区柑橘物流空间格局105-107
- 三、盆周山地区柑橘物流空间格局107-108
- 四、四川柑橘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08-110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烟叶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10-118
- 一、盆西平原区烟叶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10-112
- 二、盆中丘陵区烟叶物流空间格局112-114
- 三、其他三个自然区烟叶物流空间格局114
- 四、四川烟叶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14-118
- 第四节 民国时期四川茶叶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18-130
- 一、盆西平原区茶叶物流空间格局118-121
- 二、盆中丘陵区茶叶物流空间格局121-122
- 三、盆周山地区茶叶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22-124
- 四、川西南山地区茶叶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24-126
- 五、川西北高原区茶叶物流空间格局126-127
- 六、四川茶叶物流空间总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127-130
- 第五节 民国时期四川药材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30-145
- 一、盆西平原区药材物流空间格局130-131
- 二、盆中丘陵区药材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31-135
- 三、盆周山地区药材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35-138
- 四、川西南山地区药材物流空间格局138-139
- 五、川西北高原区药材物流空间格局139-141
- 六、四川药材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41-145
- 第六节 民国时期四川棉花物流区域分布145-153
- 一、盆西平原区棉花物流状况145
- 二、盆中丘陵区棉花物流空间格局145-149
- 三、其它自然区棉花物流空间格局149-150
- 四、四川棉花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50-153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四川农副产品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53-163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蚕丝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53-160
- 一、盆西平原区蚕丝物流空间格局153
- 二、盆中丘陵区蚕丝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53-156
- 三、盆周山地区蚕丝物流空间格局156-157
- 四、其它自然区蚕丝物流空间格局157
- 五、四川蚕丝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57-160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榨菜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60-163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四川桐油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63-178
- 一、盆西平原区桐油物流空间格局163
- 二、盆中丘陵区桐汕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63-168
- 三、盆周山地区桐油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68-171
- 四、川西南山地区桐汕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71-172
- 五、四川桐油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72-178
- 第六章 民国时期四川畜产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78-210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猪毛猪鬃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78-189
- 一、盆西平原区猪毛猪鬃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78-179
- 二、盆中丘陵区猪毛猪鬃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79-182
- 三、盆周山地区猪毛猪鬃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82-183
- 四、川西南山地区猪毛猪鬃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83-184
- 五、川西北高原区猪毛猪鬃物流空间格局184
- 六、四川猪毛猪鬃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84-189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牛皮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89-197
- 一、盆西平原区牛皮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89
- 二、盆中丘陵区牛皮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89-191
- 三、盆周山地区牛皮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91-193
- 四、川西南山地区牛皮物流空间格局193
- 五、川西北高原区牛皮物流空间格局193-194
- 六、四川牛皮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194-197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羊皮羊毛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197-210
- 一、盆西平原区羊皮羊毛物流空间格局197-198
- 二、盆中丘陵区羊皮的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198-201
- 三、盆周山地区羊皮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01-202
- 四、川西南山地区羊皮羊毛物流空间格局202-203
- 五、川西北高原区羊皮羊毛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03-204
- 六、四川羊皮羊毛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04-210
- 第七章 民国时期四川矿产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210-236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煤炭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210-218
- 一、盆西平原区煤炭物流空间格局210-211
- 二、盆中丘陵区煤炭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11-213
- 三、盆周山地区煤炭物流空间格局213-214
- 四、川西南山地区煤炭物流空间格局214
- 五、川西北高原区煤炭物流空间格局214-215
- 六、四川煤炭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15-218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铁物流的区域分布218-221
- 一、盆中丘陵区铁物流的空间格局218-219
- 二、盆周山地区铁物流的空间格局219
- 三、其它自然区铁物流的空间格局219-221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川盐物流的区域分布与变迁221-236
- 一、盆西平原区盐物流的空间格局221
- 二、盆中丘陵区盐物流的空间格局与变迁221-227
- 三、盆周山地区盐物流的空间格局227-228
- 四、川西南山地区盐物流的空间格局228-229
- 五、川西北高原区盐的物流空间格局229
- 六、川盐外销的空间格局变迁229
- 七、川盐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29-236
- 第八章 民国时期四川制造品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236-284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糖物流的区域分布与变迁236-250
- 一、盆西平原区糖物流的空间格局236-238
- 二、盆中丘陵区糖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38-245
- 三、盆周山地区糖物流的空间格局245-246
- 四、其它自然区糖物流空间格局246
- 五、川糖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46-250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酒物流的区域分布250-257
- 一、盆西平原区酒物流空间格局250-252
- 二、盆中丘陵区酒物流空间格局252-254
- 三、盆周山地区酒物流空间格局254
- 四、其它自然区酒物流空间格局254-255
- 五、四川酒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55-257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布绸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257-271
- 一、盆西平原区布绸物流空间格局258-260
- 二、盆中丘陵区布绸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60-265
- 三、盆周山地区布绸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65-266
- 四、其它自然区布绸物流空间格局266-267
- 五、四川布绸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67-271
- 第四节 民国时期四川棉纱物流区域分布与变迁271-274
- 一、盆西平原区棉纱物流空间格局271-272
- 二、盆中丘陵区棉纱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72
- 三、盆周山地区棉纱物流空间格局272-273
- 四、其它自然区棉纱物流空间格局273
- 五、四川棉纱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73-274
- 第五节 民国时期四川纸物流的区域分布与变迁274-284
- 一、盆西平原区纸物流空间格局274-275
- 二、盆中丘陵区纸物流空间格局与变迁275-279
- 三、盆周山地区纸物流空间格局279
- 四、其它自然区纸物流空间格局279-280
- 五、四川纸物流空间总格局与区域差异280-284
- 第九章 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特征、形成原因及社会影响284-302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特征284-291
- 一、民国时期四川物流空间范围广284-285
- 二、民国时期四川物流中心空间分布不均285-286
- 三、民国时期四川物流沿江流动特征突出286-288
- 四、民国时期四川省际物流空间区域差异显著288-289
- 五、民国时期四川物流空间格局变迁的阶段性特征明显289-290
- 六、民国时期四川物流空间格局呈现出独特的层级结构特征290-291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291-300
- 一、资源禀赋291
- 二、交通条件291-297
- 三、人口因素297-298
- 四、战争与战时政府政策298-299
- 五、物产价格及运输成本等经济因素299-300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区域物流地理的社会影响300-302
- 一、解决供需矛盾,满足社会需求300
- 二、促进了沿江城市发展300
- 三、适应对外贸易需要,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和解决战时需要300-302
- 参考文献302-312
- 后记3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良武;;民国时期贵州桐油市场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802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0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