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新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1:29
本文关键词:郑观应新学思想研究
【摘要】:郑观应,又称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公元1842年出生在广东三乡雍陌村。1858年,郑观应参加童生试,落榜后便赴上海跟家族长辈学习经商,郑观应开始了从传统商人到近代商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近代思想家的丰富复杂的人生历程。他的经历大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投身商海(1858--1884)。第二阶段是隐退著书(1884-1891)。第三阶段是投身实业(1891--1922)。郑观应作为爱国商人、思想家,在经商活动之外,还热心参与社会实践,著书立说等活动。他的代表作《救时揭要》、《易言》和《盛世危言》,无不围绕着富强救国思想展开,而他的思想精髓全面而又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著作中。 晚清新学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产物,是中学的近代化形态。在新学的演变过程中,先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器物层面之新学,而后维新派政治体制层面之新学,到最后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达到新学发展的高峰。一般认为,郑观应是介于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的一个新学思想家。 郑观应的“新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经济上,郑观应提出“商战”思想,在郑观应的思想体系中,“攘外”是目的,“振工商”是途径,“速立宪法”是保证。在“习兵战不如商战”思想的指导下,郑观应提出振兴商业的种种措施,最终发展到“商办企业”观。政治上,郑观应提出效仿西方君主立宪的思想。他通过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认为君主立宪和议院制度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基础,建议政府通过推行内政改革来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教育上,郑观应当时清政府落后的科举制和经学教育也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当认识到暂时很难废除科举制的情况下,他还提出了对科举制进行改革的方案,同时他在生产实践中办了新式学堂,培养出了很多技术人才。防灾备荒方面,郑观应也提出了很多想法,他从西方近代防灾备荒的理念中受到启发,同时结合中国传统防灾备荒的经验,在灾前、灾中、灾后三个阶段都提出了很多可行性措施。外交及军事方面,郑观应提出实现“师夷制夷”、“以夷制夷”和“夷约制夷”,指出边防重点是北部和西南,海防与边防同等重要,需要用心经营。 总之,郑观应是晚清新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基础上发展了新学思想,用“道器合一”的理论发展“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以西学化中学”。郑观应的思想与早期洋务派相比,更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维新派思想相比,倾向于政治改良;与严复思想相比,更加重视工商业发展,提出“习兵战不如商战”。作为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并不能看到中学和西学之间固有的矛盾,也没有把握好西学的精神内核。但郑观应的思想对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郑观应 新学 富强救国 晚清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9
- 目录9-11
- Catalogue11-13
- 绪论13-25
- 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3-14
- 第二节 郑观应思想研究相关概述14-20
- 第三节 主要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20-25
- 第一章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形成25-43
- 第一节 郑观应的主要社会经历25-27
- 第二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产生的背景27-31
- 第三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31-43
- 第二章 郑观应的“重商”思想43-65
- 第一节 “振兴商务”“以商立国”44-47
- 第二节 “习兵战不如商战”47-53
- 第三节 从“商战”到“商办企业”观53-65
- 第三章 郑观应的“君主立宪”“设议院”的思想65-83
- 第一节 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看法65-67
- 第二节 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和议院政治67-73
- 第三节 推行内政改革73-79
- 第四节 与康梁“君主立宪”思想的比较79-83
- 第四章 郑观应的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83-95
- 第一节 对科举制的批判与改革83-88
- 第二节 推行学制改革88-89
- 第三节 兴办职业教育 培养技术人才89-95
- 第五章 郑观应的“防灾备荒”思想95-109
- 第一节 灾荒频发的原因分析:既是天灾 又是人祸95-97
- 第二节 郑观应防灾备荒的思想体系97-106
- 第三节 郑观应防灾备荒思想的特点106-109
- 第六章 郑观应的外交及军事思想109-129
- 第一节 “师夷制夷”、“以夷制夷”和“夷约制夷”109-113
- 第二节 边防思想113-116
- 第三节 海防思想116-129
- 第七章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地位129-145
- 第一节 新学思想的演化129-130
- 第二节 郑观应对新学思想的发展130-136
- 第三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特质和局限性136-141
- 第四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历史影响141-145
- 结论145-147
- 附录:郑观应年谱简编147-201
- 参考文献201-207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207-209
- 致谢209-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略论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J];北方论丛;1996年03期
2 王相钦;中国近代重商思想的杰出代表—郑观应[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3 祁磊;;明清时期平民的救荒意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文曙东,盘娟梅;略论郑观应的教育思想[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何支瑜;试论郑观应改良主义经济思想中的重商倾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李文娟,陈群雄;试论郑观应的海防思想[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武曦;郑观应与梁启超、经元善——兼评其对戊戌变法的态度[J];近代史研究;1983年01期
8 郑学益;;郑观应的商战论[J];经济科学;1984年02期
9 汤照连;;郑观应学习西方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J];经济研究;1981年12期
10 王炳义;;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J];历史教学;1957年10期
,本文编号:802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0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