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中国东南抗战区域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抗日战争与中国东南抗战区域的形成
【摘要】: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在南方,淞沪会战揭开了中国东南抗战的序幕。通过在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粤汉铁路沿线的多次决战,日军不但占领了上海、武汉、广州三个南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两岸,而且攻占中国东南沿海各口,控制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与上述军事形势变化相伴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四省省会党政机构,先后内迁至武夷山脉两侧的山麓和九连山脉的山区,以闽粤赣皖浙毗连地区的国统区所组成的东南抗战区域逐渐形成。从全国来看,东南抗战区域地处中国抗战的前线,明显不同于抗战大后方,也区别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但从内部来看,它既身处前线,又自有后方和腹地。东南抗战区域,值得学界从整体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日本侵华 抗日战争 东南抗战区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南区域社会史研究——以闽粤赣皖浙毗连地区的国统区为例”(10CZS022)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支持项目“东南抗战与社会动员——以闽粤赣皖浙毗连地区的国统区为例”(11ZJQN060YB)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抗战防御阶段结束以后,论抗战建国,对于国民党统治区(简称“国统区”),人们关注的更多是以云贵川为中心的大西南和以陕甘宁为中心的大西北,它们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论中共抗战,人们讨论的重心无疑是陕甘宁边区,以及中共在沦陷区开辟的众多敌后抗日根据地。相对来说,闽粤赣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佰合;试论汪精卫与“容共”政策[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2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3 张皓;张自忠与29军在华北——张自忠殉国60周年纪念[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4 王欣;;试论《民呼日报》的“开民智”思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石方杰;鄂北抗战中的张自忠[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6 王家宏;;北伐军兴 八桂子弟成“钢军”——广西子弟兵在北伐战争中的突出贡献[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7 严海建;;1946-1948年北平学潮: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处置的歧异[J];民国档案;2008年01期
8 吴元康;;李宗仁何时加入中国国民党[J];民国档案;2009年02期
9 刘俊;;试论桂林抗战漫画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J];传承;2009年06期
10 欧阳跃峰;关成刚;;略论抗战初期章乃器对安徽财政工作的贡献[J];巢湖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天艺;;1843-1927:上海早期纪录片与上海社会[A];都市文化研究(第9辑)——文学艺术之城[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复旦大学;2004年
2 范晓春;中国大行政区研究:1949-1954[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勇军;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会研究(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永利;美国“先德后日”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D];武汉大学;2000年
6 郑志峰;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金林;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教育复员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8 尚红娟;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D];复旦大学;2008年
9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志峰;唐德刚口述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师泽伟;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流变研究(1924-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志刚;近代梧州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钟霞;清末广西新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智丹;国民党应对宪政的政治举措[D];吉林大学;2005年
6 虞志坚;试论何键与蒋、桂关系(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娟;盛世才主政时期新疆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姜妍;台儿庄运河古城重建价值分析与前景展望[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静;张鸣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谭新喜;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编遣研究(1928-1930年)[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碧;;日本侵华过程中推行的语言同化政策概述[J];黑河学刊;2012年01期
2 朱国伟;;勿忘国耻 以史为鉴——对日本侵华史的反思[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吴雪雪;;对日苏张鼓峰事件的重新认识——读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心得[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07期
4 潘玉萍;日军侵华政治谋略——四次诱降蒋介石(综述)[J];职大学报;1999年03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802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0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