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与《大公报》新闻时评及其舆论聚焦
本文关键词:卢沟桥事变与《大公报》新闻时评及其舆论聚焦
【摘要】:卢沟桥事变是中日近代重大军事事件,也是世界外交乃至政治事件,而刚爆发时在报刊传媒上也有个反映的过程。也即传统意义上所谓"七七"事变究竟是偶然的突发性事变还是必然的预谋性事件,这里有个中日双方外交及军事博弈分析的过程。"七七"事变由政治事件迅速地放大并成媒介首要议题,也有时代判断的过程。而媒介议题与社会议题的互动过程显然离不开重要的舆论平台,《大公报》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传媒,其议题有关卢沟桥事变涉及细节报道与导向性的评论,《大公报》编辑部诸多有关日本问题的专家型报人及其把关之下有关"卢沟桥事件"报道的频率、篇幅及其评论形成的舆论导向显然对近代中日外交及其社会紧急动员有引领的作用。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大公报》 时评 舆论聚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探索”(项目编号:13AZD168)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项目“通中外语境下中国近代报刊政治功能探索”(项目编号:NCET-13-0642)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代码:J05201419)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265;G219.29
【正文快照】: 1张季鸾:《大公报一万号纪念辞》,《大公报》,1936年5月20日。2王芸生、曹谷冰:《新记公司大公报的经营》,周雨编:《大公报人忆旧》,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1页。3萧乾:《我与大公报(1935年——1939年)》,周雨编:《大公报人忆旧》,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慧;《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J];近代史研究;2001年06期
2 白永达;;也谈《大公报》[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3 瑞青;;我眼中的大哥——记《大公报》特约记者瑞年堂兄的点点滴滴[J];学问;2002年04期
4 贾晓慧;论《大公报》的报业观:以20世纪30年代为例[J];史学月刊;2002年08期
5 傅国涌;“文章报国”:百年回首《大公报》[J];书屋;2002年05期
6 舒展;国共两党斗争中的《大公报》[J];炎黄春秋;2002年02期
7 梁宏;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评新记《大公报》[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张颂甲;;我所了解的《大公报》——纪念《大公报》创刊一百周年[J];百年潮;2002年04期
9 散木;;《大公报》的百年沧桑(下) 兼与王芝琛先生商榷[J];博览群书;2002年06期
10 李桂生;;《大公报》与抗日战争的舆论准备[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继忠;;建构与争议:新记《大公报》“小骂大帮忙”历史标签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9辑[C];2013年
2 杨柳;;从《大公报》征婚广告看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时代特色[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骆萍;;试论重庆版《大公报》的抗战诗歌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葆;《大公报》保存经过[N];光明日报;2001年
2 刘鲁宁 中国国家图书馆典阅部;《大公报》史话(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胡邦定;毛泽东拍板《大公报》进京[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4 记者吴长生、刘光金;《大公报》举行创刊百年庆祝酒会[N];人民日报;2002年
5 ;诞生于天津的《大公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侯杰 秦方;杨刚的阳刚之气[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王鹏;《大公报》的“星期论文”[N];团结报;2001年
8 王鹏;1943年豫灾报道与《大公报》停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周之懋;《大公报》不可缺少的一次停刊[N];中国商报;2003年
10 张祝山;关于《大公报》停刊的补充[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斌;《大公报》宪政言论分析(1902-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3 孙会;《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洪芳;《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5 喻春梅;长沙《大公报》(1915-1927)与湖南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前军;《大公报》(1902-1916)与中国广告近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文健;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D];南开大学;2012年
9 贺碧霄;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习惠;“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孟军;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D];广西大学;2008年
3 杨洁;从《大公报》舆论看民初京津地方对西俗的反应[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敏;新记《大公报》政治立场的历史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云龙;新记《大公报》的特色及方法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拥军;新记《大公报》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D];中南大学;2009年
7 位娜;浅析抗战前十年《大公报》与西北开发[D];河南大学;2010年
8 韩晓;新记《大公报》的职业化理念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9 葛凤;《大公报》与近代灾荒救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颖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湖南《大公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34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3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