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937年间的女新闻工作者研究
本文关键词:1927年-1937年间的女新闻工作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1927—1937年 女记者 女新闻工作者 群体研究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动荡、变化的时代,也是女性逐渐摆脱封建束缚、走向独立的时代。1927—1937年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一个十年,国民党政权虽然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社会却没有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和平安定。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必然刺激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这样一批知识女性,她们目光坚定,渴望独立,崇尚自由,企图借助铿锵有力的文字和掷地有声的语言去抒发她们那种急迫的心情,这就是1927—1937年间的女新闻工作者。 作为一名女新闻工作者,不论是表面看来光鲜亮丽的女记者,还是从事内勤工作的女编辑,抑或是有魄力的女报刊经营管理者,以及女播音员,她们游走于社会和家庭之间,一方面在为妇女解放、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喊,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来自家庭的阻挠、来自社会的误解等等。然而这一批知识女性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们除了将特有的女性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外,还继承并发扬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中国传统精神。1927—1937年间的女新闻工作者是整个中国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身上体现的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困境、应对问题的能力都给当今的女性新闻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1927—1937年间的女新闻工作者这一群体,就像一面多棱镜,在折射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面貌的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到,在那个女性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时代,中国知识女性渴望独立的一种急切的心态,虽然这一批女新闻工作者已经远远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成为尘封的记忆,但她们曾经在中国新闻事业舞台上活跃的身影,她们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关注,都在告诉我们,她们不愧为中国女性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1927—1937年 女记者 女新闻工作者 群体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4;K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 概念界定7
- 二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7-9
- 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9-11
- 四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11-13
- 第一章 女性从事新闻事业的时代背景13-18
- 第一节 妇女思想的解放13-14
- 第二节 女性教育的普及14-15
-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15-18
- 第二章 女新闻工作者的成长背景18-37
- 第一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籍贯分布18-19
- 第二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家庭出身19-20
- 第三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受教育背景20-22
- 第四节 女新闻工作者踏入新闻界的契机22-37
- 第三章 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况37-55
- 第一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分类37-47
- 第二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地域分布47-49
- 第三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从业时间49-50
- 第四节 女新闻工作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0-55
- 第四章 女性从事新闻事业的优势以及自身体现的传统精神55-60
- 第一节 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优势55-57
- 第二节 女新闻工作者身上体现的传统精神57-60
- 第五章 女性从事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60-62
- 结语62-63
- 主要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俊;;五四视阈中的女性解放与中国现代化[J];才智;2009年33期
2 马方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近代知识女性独身原因的再探讨[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3 张立;张蔚;;试论理学对中国古代妇女的影响及作用方式[J];当代经理人;2006年09期
4 杨纯;;国统区妇女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J];传承;2007年08期
5 陈开江;;孙中山的考试权的宪政保障功能及实践障碍探析——以既得利益集团为切入点[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2期
6 王晓华;;理想与现实的背离:关于复兴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7 赵富民;王艳琴;;论福建事变十九路军败亡的军事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1年23期
8 张东雁;;国家政权建设背景下的行政控制——南京国民政府“乡村自治”的实践路径、历史困局及当代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沈丹;;是政治理念,还是山寨逻辑——《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析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董馨;;小议力行社的法西斯观和特务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辉;;基于妇女解放先决条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彦民;;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弊病[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王宇辰;陈樱;;“失败政党”概念初探——以1927—1949年的中国国民党为例[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黄晓华;身体的解放与规训[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瑞芹;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妇女参政[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王雪萍;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黄燕;中国国民党干部培养体制变革研究(1924-1945)[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志明;权力重构与利益抗争:国民党江浙党部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1928-1931)[D];南京大学;2011年
5 黄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孟蜜哲;民国前期关于女性职业问题的论争[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园园;北宋旌表制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蕊蕊;民初《女子白话报》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芮俊杰;萨拉·康格《北京信札》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殷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5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3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