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新京”代表建筑数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7:33

  本文关键词:伪满洲国“新京”代表建筑数字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GPM模型 “新京” 建筑设计 用地扩张 城市空间发展历程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摘要】:建筑是城市发展历程的实体空间载体,是特殊历史时期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结构建设的重要见证物,为此,对特定历史时期建筑设计的研究对就尤为重要。 清朝末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民生活、消费方式得以转变,这些变化为传统的建筑功能提出新诉求;另外,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程度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文化和欧美西方文化得以碰撞,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一系列的冲击。传统单一的建筑出现了新的类型,如学校、医院、旅馆、银行、教堂、俱乐部等建筑类型应运而生。 地处东北地区的长春无法逃避这一冲击。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满洲国”,并定都“新京”(今长春市所在地)。在日本国建立的傀儡政权统治下,对“新京”的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用地布局及城市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发展。 本文以“满洲国”时期“新京”市的建筑为实例进行研究。在文献资料研究与整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京”城市用地扩张趋势、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和建筑类型与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标线摄影建模数字化建筑测绘方法(GPM),对“新京”典型建筑进行具体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保护和再利用对策。 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起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相关概念释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以近代长春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变迁为背景,对城市发展历程、用地扩张程度和建筑发展进行了分期概述,进一步分析了“满洲国”时期“新京”市的建筑发展因素和建筑特征等。 第三章运用标线摄影建模数字化建筑测绘方法,对“新京”典型建筑(关东军司令部、“满洲国”国务院)进行数字化建模详细分析,从建筑立面、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建筑的形态特征。 第四章分析影响“新京”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因素,提出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原则,并进一步制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对策。
【关键词】:GPM模型 “新京” 建筑设计 用地扩张 城市空间发展历程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092;K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起源与意义9-11
  • 1.1.1 探究长春城市发展起源9-10
  • 1.1.2 从建筑角度反映长春历史10-11
  • 1.1.3 项目课题坚强支撑11
  • 1.2 相关概念释义11-15
  • 1.2.1 “满洲国”11-13
  • 1.2.2 “新京”13-14
  • 1.2.3 建筑设计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3.1 关于建筑测绘方法15-17
  • 1.3.2 关于建筑保护研究17-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3
  • 1.4.1 研究内容19-20
  • 1.4.2 资料来源20-21
  • 1.4.3 研究方法21-23
  • 第2章 近代长春城市用地扩张与城市发展历程(1825-1949年)23-41
  • 2.1 长春旧城区形成(1825年至1898年)23-24
  • 2.2 殖民时期的长春(1898年至1945年)24-40
  • 2.2.1 沙俄殖民地24-27
  • 2.2.2 日本“满铁附属地”27-34
  • 2.2.3 商埠地34-35
  • 2.2.4 “国都”35-40
  • 2.3 抗战后长春建设(1945年至1949年)40
  • 2.4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伪满洲国“新京”代表建筑数字化分析41-53
  • 3.1 数字化测绘原理41-42
  • 3.2 测绘方法与操作流程42-44
  • 3.2.1 测绘方法——标线摄影建模数字化建筑测绘方法42-43
  • 3.2.2 操作流程43-44
  • 3.3 “新京”典型建筑测绘成果分析44-52
  • 3.3.1 关东军司令部44-48
  • 3.3.2 “满洲国”国务院48-52
  • 3.4 本章结语52-53
  • 第4章 伪满洲国“新京”建筑保护与再利用53-71
  • 4.1 “新京”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影响因素53-57
  • 4.1.1 观念因素53-54
  • 4.1.2 制度因素54-56
  • 4.1.3 经济因素56-57
  • 4.1.4 社会因素57
  • 4.2 伪满洲国“新京”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原则57-59
  • 4.2.1 调整与置换功能原则57-58
  • 4.2.2 结合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和优化原则58
  • 4.2.3 利益平衡原则58-59
  • 4.3 伪满洲国“新京”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对策59-70
  • 4.3.1 构建建筑信息系统59-60
  • 4.3.2 政府角色职能转变60-61
  • 4.3.3 完善法律制度61-62
  • 4.3.4 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62-68
  • 4.3.5 建立开放、动态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68-70
  • 4.4 本章结语70-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5
  • 致谢75-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跃昊;;浅析中西方文物建筑保护策略之异同[J];甘肃科技;2009年14期

2 王晓秋;;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10期

3 西泽泰彦;;草创期的满铁建筑课[J];华中建筑;1988年03期

4 张曦元;;长春伪满时期建筑的调查与研究[J];南方建筑;2006年04期

5 刘亦师;张复合;;20世纪30年代长春的现代主义活动[J];新建筑;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威;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5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845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