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的遗产——论民国初期文化的转型
本文关键词:“共和”的遗产——论民国初期文化的转型
【摘要】:从"概念变迁"的观点看,研究民初的"共和"论述及其实践,对于评估辛亥革命以及20世纪中国"革命"之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其"失败"而被忽视,这不是对待历史的应有态度,实际上仍因循了关于新旧民主主义的二元思维惯性。民初数年间即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在上海出现令人炫目的文学、戏剧、电影、美术、出版等方面具新媒体特征的文化景观,在缙绅与市民阶级共同推动下,出现从革命到共和的意识形态转型。在共和政治实践受挫的境遇里,这一文化新潮进一步去政治化,在与专制政治的对抗或规避的过程中,与都市商业机制及市民大众结盟,从事共和文化的建设。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共和 近现代文学 文化 民主
【分类号】:K258
【正文快照】: □陈建华从“概念变迁”的观点看,研究民初的“共和”论述及其实践对于评估辛亥革命,以及20世纪中国“革命”之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其“失败”而被忽视,这不是对待历史的应有态度,实际上仍因循了关于新旧民主主义的二元思维惯性。本文仅就知识分子与1910年代中期都市印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德泉;;亚西亚中国活动影戏之真相[J];当代电影;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雁;;千载林逋传胜迹——论林逋的遗迹景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向凤;周渡;;出版、文学与未完成的现代性——周瘦鹃编辑出版活动述评[J];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3 王利涛;鸳鸯蝴蝶派与大众传媒关系探微[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罗卡;;解开香港电影起源的疑团——探研布拉斯基、万维沙、黎氏兄弟以及早期香港电影研究的一些问题[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5 赵卫防;;关于内地/香港早期电影几个问题的再分析[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6 陈山;;豆蔻年华:宁波影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贡献[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7 陈山;;电影史学的建构 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文本的史学研究[J];电影艺术;2008年06期
8 陈山;;产业意识的自觉:早期上海南京路电影业的形成[J];电影艺术;2011年03期
9 焦福维;;丘逢甲诗歌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绍辉;诗意的裁判——从毛泽东诗词看他的文艺审美观[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东盈;;从毛泽东的视角看“管鲍之交”[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超;民初“兴味派”小说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河南大学;2002年
4 金立群;媚俗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碎片呈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斌业;翻译报国,,译随境变:马君武的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莉;周瘦鹃主编时期《申报·自由谈》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袁洪权;“统一战线”政策下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管冠生;走进被遮蔽的文学游戏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陶春军;俗中之雅·雅中之俗·雅俗合参[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黄鹏;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莲;《申报》里的早期上海电影(1896-1915年)[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益;第一部香港电影及其相关问题再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魏霄飞;张石川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德泉;;电影初到上海考[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铁坚;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课初探[J];教学研究;1982年01期
2 陈燕玲;建立一种文学交流史整体观的有益尝试──评《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06期
3 耿传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J];齐鲁学刊;2002年03期
4 张光芒;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道德叙事批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方长安;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6 李涵;;中国近现代文学发生发展中的日本因素考察[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冬玲;;外部观照:近现代文学对女性的书写方式[J];理论学刊;2007年02期
8 赫牧寰;朱信良;;近现代文学大众化话语的发生与衍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关纪新;;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张天星;;论晚清报载征文广告对近现代文学制度的建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兰;;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跨国恋叙事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 时世平;中国近现代文学与“强国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陈子善;小刊物 大价值[N];文汇报;2008年
3 余之;畅游于文海墨林间[N];文学报;2012年
4 金谷子;居高声自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耿银平;“汉字听写”有必要那么刁钻吗[N];中国妇女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黎保荣;暴力与启蒙[D];暨南大学;2009年
2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全之;无政府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南京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文娟;论任访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符丽;“儿童观”的嬗变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西北大学;2007年
3 谢珂;城市,女性的天然属地[D];四川大学;2006年
4 莫楠;延安文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1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98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