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乡村建设的复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5:33

  本文关键词:抗战后乡村建设的复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华西实验区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乡村建设学院 乡村建设 晏阳初


【摘要】: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肇兴于20世纪以来对立国之争中的“以农立国”思想的实践。这一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到达顶峰,并贯穿于整个民国时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是近代中国乡村建设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从1926年的定县实验开始,一直致力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抗战爆发前,平教会总部南迁长沙,抗战爆发后又到贵州,最后迁到重庆。在南迁过程中,平教会先后在湖南衡山、贵州定番、四川新都等地进行了乡村建设实验。抗战时期,在乡村建设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平教会于1940年在巴县歇马场创办了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计划为战后乡村建设培养人才。1946年,为实现扩大的县单位实验,并为省单位实验做准备,平教会在四川省的第三行政区建立起“巴璧实验区”,随后又扩大范围形成“华西实验区”。关于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其主题、内容、重点、方法;与平教会之前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的异同;这一时期平教会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目前学术界尚未论证的,因此,本文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璧山县新开放的档案及其他相关史料,首先以平教会兴办大学教育和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践为主线,对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的历程与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在梳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前言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缘起、依据,并对相关学术史进行了回顾。其次是介绍本文研究的问题、思路、方法及所使用的材料。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在本部分中,首先以平教会办理定县农村建设育才院为起点,对平教会办理大学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通过结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办学的历史和特色,对晏阳初等人的大学教育改革观点进行了总结。其次根据史料理清乡村建设学院的实习区和华西实验区的关系,并对平教会将乡村建设学院学生实习与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相结合做了详细讨论。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本部分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介绍华西实验区的组织体系、管理规则、人事制度等组织内容;二是对解放前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中的教育、经济、卫生、调查、自卫等内容进行考察,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本文的核心所在;三是对解放后华西实验区的工作、历史命运进行了相关考察,最终完整的展现了华西实验区从建立到结束的全过程。第四部分,即文章的第七章、第八章。本部分可以看做是全文的结尾部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华西实验区的缺陷与不足。其次是在既有史实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因素,重评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历史。
【关键词】:华西实验区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乡村建设学院 乡村建设 晏阳初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66;C912.8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24
  • 一、选题缘起与依据10-12
  •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12-22
  • 三、资料来源与拟解决问题22-24
  • 第一章 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缘起与成立24-34
  • 一、平教会兴办大学教育的初步探索——定县农村建设育才院24-26
  • 二、平教会南迁与衡山师范校的创办26
  • 三、乡村建设育才院的成立与发展26-28
  • 四、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办学情形28-34
  • 第二章 从乡村建设学院实习区到乡村建设实验区34-40
  • 一、“社会实验室”——璧山实习区的设立34
  • 二、歇马“研习区”的建立34-36
  • 三、从巴璧实验区到华西实验区组织结构的演变36-37
  • 四、乡村建设学院学生实习与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结合37-40
  • 第三章 华西实验区的组织结构、建设计划与人事制度40-74
  • 一、华西实验区的建设目标与组织结构40-42
  • 二、乡村建设计划的制定42-53
  • 三、华西实验区的经费考察53-61
  • 四、工作人员的选拔与训练61-69
  • 五、工作人员管理规则69-74
  • 第四章 华西试验区的乡村建设内容(上)74-138
  • 一、设立社学区——基层建设组织的划定74-80
  • 二、农村扫盲教育运动的开展80-96
  • 三、农村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96-112
  • 四、农村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建立112-123
  • 五、未完成的事业:华西实验区创办社田与减租工作123-138
  • 第五章 华西试验区的乡村建设内容(下)138-150
  • 一、卫生及常见疾病防治工作138-143
  • 二、社会调查工作143-146
  • 三、编辑出版工作146-148
  • 四、农村自卫工作148-150
  • 第六章 扩大、解散与平反:乡村建设学院与华西实验区的历史命运150-160
  • 一、解放后的工作范围的扩大及工作总结会的召开150-155
  • 二、乡村建设学院和华西试验区的结束155-157
  • 三、晏阳初回国访问与平教会的平反157-160
  • 第七章 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工作的缺陷与不足160-166
  • 一、华西实验区的困难与问题160-162
  • 二、工作人员的问题162-166
  • 第八章 结束语: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166-172
  • 一、当时的社会评价情况166-168
  • 二、为完成建国而进行的实验:华西实验再评价168-169
  • 三、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与“三农”问题169-172
  • 参考文献172-180
  • 后记180-18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广;曹云云;;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与电化教育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2 郝宏桂;;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J];民国档案;2006年04期

3 王先明;;建设告竣时 革命成功日——论孙中山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其时代特征[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何建华;;试论晏阳初平教运动对政府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秉福;;民国时期三种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4期

6 李在全;游海华;;抗战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3期

7 王远林;王洪;;晏阳初和他的乡村建设实践[J];红岩春秋;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燕;晏阳初的乡村改造思想述论[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1年

2 李牧凌;民国四川“二五减租”运动研究(1946-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3 何飞;陶行知、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森;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之比较[D];西北大学;2008年

5 刘林;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政实践沿革[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1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981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