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蒙古族宗法制度几个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7:07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宗法制度几个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族 宗法制度 宗法封建关系 宗法观念 宗法思想


【摘要】: 本文是由导师钱宗范教授主持负责的广西师范大学“十五” 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一书的组成部分。蒙古族作为在中外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开发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中,留下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现在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虽然上个世纪苏联学者曾对中亚游牧民族的宗法封建关系进行过研究,但是从宗法的角度对蒙古族文化进行专门研究,在国内尚属填补空白性质。因此,我的论文根据原始文献资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法的基本理论作指导,深入研究古代蒙古族社会中存在的宗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与其他民族的宗法制度进行广泛比较,探讨存在于蒙古族历史上的宗法制度的几个问题。笔者希冀通过本文的研究来对我国蒙古族的宗法制度作初步探索,以加深对蒙古族历史和中国宗法制度存在形态的认识,为我国学者全面深入研究蒙古族宗法起抛砖引玉的开拓作用。研究蒙古族宗法对于今天批判继承蒙古族传统文化,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蒙古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追溯了宗法制度在蒙古族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指出蒙古族宗法制度溯源于蒙古社会私有制的产生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并总结出蒙古族父系氏族公社细胞——父系家长制家庭的宗法性表现:一、男女处于不平等地位;二、家庭内开始出现被奴役的奴隶。在考察了蒙古族中的宗法制度在蒙古帝国、元、明、清诸代的发展后,总结出如下的几个宗法特点:一是成吉思汗所推行的领户分封制和宗法分封制是蒙古族社会中存在的宗法制度基本渊源;二是蒙古族领主对牧民的政治统治和宗法统治的统一表现得特别强烈;三是宗法性神权开始出现并逐渐在蒙古族社会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上述宗法性表现和特点影响了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了蒙古族宗法文化的大致轮廓。 在初步探讨了蒙古族宗法制度几个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文章从第二到第六部分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举例和比较等方法,就蒙古族社会宗法封建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以及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婚姻、继承、丧葬、祭祀诸方面探讨了宗法制度的表现及特征,并提出改造蒙古族传统宗法文化,以适应当代西部大开发和推进蒙古族地 WP=4 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文章第二部分探讨的是存在于蒙古族社会中的宗法封建关系。笔者首先说明了宗法封建关系的定义,接着把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与其他民族比较,总结出其三个方面民族特色,即宗统和君统的统一、僧侣封建领主和沙毕纳尔之间的宗法封建关系、突出的宗法性的等级制度。其中,在分析蒙古族宗统和君统的统一方面时,还特别指出了其与广西土司土官的宗法封建关系的不同之处。最后分析了蒙古族形成上述民族特色的三个原因:一、清王朝对蒙古王公贵族的利用和笼络政策。二、蒙古社会发展和巩固统一的需要。三、喇嘛教的影响。 文章第三至第六部分对蒙古族社会中的婚姻制度、继承制度、丧葬习俗、祭祀习俗中的宗法观念与思想进行分析。每一部分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蒙古族社会生活内部的宗法思想,,并与其他民族作分析比较,总结出了蒙古族的宗法特征。 本人已有八篇关于蒙古族宗法的论文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发表,受到好评。在加入世贸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面前,对蒙古族宗法性文化的研究和改造应突出民族特色,特别注意弘扬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传统优秀文化,并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华先进文化的发展,使蒙古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蒙古族 宗法制度 宗法封建关系 宗法观念 宗法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81
【目录】:
  • 中文提要3-5
  • 英文提要5-8
  • 引言8-10
  • 一、 蒙古族宗法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0-13
  • 二、 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3-19
  • 三、 浅论蒙古族宗法性的婚姻形态19-30
  • (一) 蒙古族宗法性的婚姻形态19-26
  • (二) 蒙古族传统婚制的宗制性特征26-30
  • 四、 蒙古族继承制度中的宗制性观念探析30-37
  • 五、 蒙古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法思想探析37-41
  • 六、 蒙古族祭祖习俗的宗法思想探析41-51
  • 结语51-53
  • 注释53-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梅;试论科尔沁民歌中的母女对立现象[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彭吉象;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徐晓光;蒙古立法在清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4 陈高华;;元代妇女服饰简论(上)——服装和化妆[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项春松,贾洪恩;内蒙古翁牛特旗梧桐花元代壁画墓[J];北方文物;1992年03期

6 张恒金,恩和;元代蒙古贵族墓葬壁画的揭取[J];北方文物;1995年02期

7 塔拉;陈永志;张文平;;千里踏查游牧文化——中国首次蒙古国考古行动[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4期

8 刘杨;;草原地理环境对蒙古族民居、服饰及饮食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9 胡懿勋;岩画体现的原始人类的自觉意识──艺术起源的再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张景明;;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的调查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100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0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