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与周边寺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7:34
本文关键词:什刹海与周边寺庙研究
【摘要】:什刹海是北京珍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是一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历史文化风景区,同时也是北京寺观最密集的区域。这些寺观经历了历史的变迁,虽然大部分未能完整的保留下来,但能从地名和胡同院落中找到当年的景象,它们的存在是北京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什刹海最开始由永定河的古河道发展而成。到金中都时期,在漕运方面,当时的白莲潭(包括现在的什刹海)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金代对白莲潭地区大规模地开发经营,白莲潭这片水域日益重要。到了元代,由于积水潭作为元代南北大运河的终点,成为全城商业最繁华的地点。到了明代,什刹海不再进行漕运,加之风景十分秀丽,被不少达官显贵看中,在湖边修造了许多别墅园苑。清代不再沿袭明代的封王制度,而是改为将王公府第建于天子脚下,所以什刹海周边建起了众多王府。王府文化为什刹海文化增添了皇家色彩、扩大了文化内涵、增加了旅游景观。 什刹海地区的寺庙多达142座,大体分为三种,一为佛教丛林,一为道教宫观,一为纪念祠堂。什刹海周边的寺庙丰富了古都城市形象,扩充着文化内涵,延续着北京历史建筑遗产的文脉。什刹海周边寺庙经历了隋之初现、唐之兴起、元之初盛、明清之兴盛四个阶段。 什刹海与其周边寺庙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首先“什刹海”一名的来历就与寺庙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其次是二者在自然景观上的相互借景,还有二者人文活动的相互影响。本题选取什刹海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周边寺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主题,梳理了什刹海自然景观的变迁和周边寺庙的历史沿革,进一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和谐关系。
【关键词】:什刹海 寺庙 历史变迁 和谐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K878.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绪论11-13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二、前人研究成果概述11-12
-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12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12-13
- 第一章 什刹海的变迁13-19
- 第一节 什刹海的形成13-14
- 第二节 蓟城到金中都的什刹海14-15
- 第三节 元大都的什刹海15-16
- 第四节 明代的什刹海16-17
- 第五节 清代的什刹海17-19
- 第二章 什刹海周边的寺庙的历史沿革19-41
- 第一节 什刹海周边的界定20-24
- 一、元代什刹海的行政归属20
- 二、明代的行政归属20-21
- 三、清代的行政归属21-23
- 四、民国至今的行政归属23-24
- 第二节 什刹海周边寺庙的历史沿革24-41
- 一、隋之初现24-25
- 二、唐代之兴起25-27
- 三、元代之初盛27-33
- 四、明清之兴盛33-41
- 第三章 什刹海与周边寺庙的关系41-57
- 第一节 “什刹海”一名与寺庙的渊源41
- 第二节 自然景观的相互借景41-44
- 第三节 寺庙与什刹海地区的文学艺术44-48
- 一、寺庙与元曲44
- 二、寺庙与文学44-48
- 第四节 寺庙与什刹海地区的民俗48-54
- 一、城隍出巡与烧火判活动48-49
- 二、上巳春禊49
- 三、浴佛行像49-50
- 四、火德真君庙道场50-51
- 五、盂兰盆会51-52
- 六、护国寺庙会52-54
- 第五节 寺庙对什刹海地区街巷地名的影响54-57
- 一、曾以寺庙为名的街巷54-55
- 二、仍以寺庙为名的街巷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60-71
- 感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铭珍;北京护国寺的变迁[J];北京档案;2004年10期
2 张连城;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文化特征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张必忠;什刹海的历史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4 张盛宏;北京的寺庙与水文化[J];北京水利;2003年04期
5 陶金;敕建火德真君庙考[J];中国道教;2002年02期
6 张惠岐;北京地名与寺庙的文化情结——兼议对寺庙与传统地名的保护利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02期
7 习五一;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8 刘春香,贾琳;北京的庙会[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9年02期
9 陈康;;火神庙[J];集邮博览;2006年05期
10 郭倩;陈连波;李雄;;北京寺观园林之什刹海的历史变迁[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1013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1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