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河湟地区人地关系问题研究——以20世纪30~40年代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河湟地区人地关系问题研究——以20世纪30~40年代为中心
【摘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构成农业经济的基础要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青海人口和耕地呈快速增长之势,并且耕地的增长率远远大于人口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并没有给土地带来巨大压力;从维持最低粮食消费角度看,现有耕地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学术界流行的"近代以来人口压力巨大,人地关系紧张"的观点并不适合当时的青海地区。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青海 人口压力 人地比例 消费水平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湟民族走廊经济关系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12XMZ005
【分类号】:K901;K29
【正文快照】: 关于近代以来人地比例关系问题的争论,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地比例失调,人口的增长率远远大于土地的增长率,人地关系紧张[1];另一种则认为民国时期人地比例相对缓和,人口对土地没有形成压力,即人口的增长率和土地的增长率呈正态分布p]。青海多样的地理形态、复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元;;试论民俗演化与人地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J];人文地理;1992年01期
2 周风杰;;也论人地关系[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王铮;论人地关系的现代意义[J];人文地理;1995年02期
4 宫澎;对现时代人地关系的几点认识[J];枣庄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5 方修琦;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6 王爱民,樊胜岳,刘加林,缪磊磊;人地关系的理论透视[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7 王如渊;历史上北京人地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J];城市问题;2000年04期
8 李月臣,郭跃;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9 傅祖德;从猿到人的漫长过程中的人地关系(续)[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10 王义民,王荣珍,靳军;人地关系的哲学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荣;武友德;潘玉君;;基于控制论的人地关系系统调控与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逯承鹏;陈兴鹏;张子龙;李恒吉;;汉藏回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演变过程动态仿真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雷;杨波;;资源环境基础论——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出发点[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映梅;武友德;;民族交接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鲁少华;;人地关系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尚意;张萌;;区域尺度与人地关系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王成超;;基于区域文化的我国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机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捷;;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陈鸣;匡耀求;黄宁生;;从气候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看畲族生产习俗的变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孟华;秦耀辰;;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国宏(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创造和谐的人地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孙天胜;旅游开发应坚持人地关系协调[N];光明日报;2005年
3 张建民 鲁西奇;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N];光明日报;2004年
4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谢丽;以水为中心的人地关系: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文明探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敏;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各种关系的和谐[N];民主协商报;2005年
6 张彦英;建设地学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谭灵芝 郭艳芹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齐研究中心副教授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人地关系要绿洲化不要沙漠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2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清代江汉湖区的人地关系[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黄琳;人类文明演进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包广静;基于人地关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武珊珊;基于人地关系压力指数的山东省可持续性评估与预测[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魏华杰;广西人地关系现状、趋势与优化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甘彩红;基于耕地与聚落空间耦合的库区腹地人地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唐吉斯;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牧区人地关系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锋;基于水源地保护的人内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王丽歌;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欧阳玲;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优化调控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6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4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