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意识与国家情怀:清末乡土史志书写的特点及其问题
本文关键词:乡土意识与国家情怀:清末乡土史志书写的特点及其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乡土史志 乡土意识 国家认同 乡土教育 历史书写模式
【摘要】:甲午惨败后,"世界—国家—乡土"的现代空间观念取代"家—国—天下"的传统空间观念,成为中国新兴知识阶层重构认知世界的基础。在挽救危亡的压力下,中国新兴知识阶层不仅产生了现代乡土意识,且在此意识引导下开始书写现代乡土史志。为了更好地通过认知乡土、热爱乡土而认知中国、热爱中国,并将改良中国的想法落实到改良乡土的实践中,清末现代乡土史志尽管书写者情况各异,书写形式不同,但仍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在"世界—国家—乡土"格局中寻找乡土的位置、借激发"爱乡土之心"而增强"爱国之心"、努力探寻乡土的特质以为改良乡土贡献力量。经过数年实践,以现代乡土意识为指导的乡土史志书写是否真的可以增加国家认同,内容如何避免单调重复,区域内族群矛盾如何处理等问题显现,并制约了这一史学形态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乡土史志 乡土意识 国家认同 乡土教育 历史书写模式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明德青年学者计划)的初步成果,项目名称“族群、革命与现代化——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学”,项目编号:13XNJ021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时空观念是人类认知世界之基础,时空观念发生变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就会随之变易。甲午惨败后,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开始从“黄历”向“公元”转换,“家—国—天下”的传统空间观念也迅速倒塌,被“世界—国家—乡土”的现代空间观念取代。初步具备现代时空观念的知识阶层更注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巴兆祥;;论近代乡土志的几个问题[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2 戴燕;把旧学换了新知[J];读书;2000年04期
3 闵杰;戊戌学会考[J];近代史研究;1995年03期
4 王兴亮;;乡土志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02期
5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6 许小青;20世纪初“非省界”与“筹边建省”思潮合论[J];史学月刊;2004年10期
7 张锋;;清末江苏乡土志研究[J];中国地方志;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刘超;;政学分合与知识生产: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4 岑红;;清末民初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5 陈芳;;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7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陈平原;;晚清辞书视野中的“文学”——以黄人的编纂活动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前瞻性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10 陶士和;试论中国留日学生与晚清政局的大变动[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欣;;另类的科学修辞: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李欣;;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4 陈剑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郎群秀;;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岳谦厚;张玮;;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教育的多元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孙石月;于近仁;;试析20世纪初出现留日高潮的社会基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8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丰箫;;浙江省海宁县的小学教员(1945—1949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方平;;清末上海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8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全海;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U,
本文编号:1051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5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