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湖南瑶族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湖南瑶族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湖南瑶族文化的历史渊源、现状和发展困境,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寻湖南瑶族的文化变迁及文化模式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而得出湖南瑶族的文化模式是适应当地环境的产物的结论。在进一步分析文化重构的主体与环境及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湖南瑶族要采取提升文化自觉精神,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为目标,走创造性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文化模式 文化重构 文化自觉
【分类号】:K28
【正文快照】: 文化生态学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文化生态学创始人、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理论包括“文化生态适应”和“文化核及其余留物”两个重要的观点。分析文化核是理解一个民族文化生态适应的重要视角。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寻湖南瑶族的文化变迁,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玉时阶;;瑶族传统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田光辉;田敏;;创新思路注重特色,探索瑶区特色村寨发展新路子[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4 郑希;;浅谈瑶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徐小军;;论瑶族文化传承的符号与媒介——语言文字[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试论四川藏羌民俗旅游开发及其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叶良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未醉,余罗玉;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未醉;王秀章;;华侨华人和现代中越关系[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7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郑师渠;;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永祥;;傣雅服饰的族群标志与民族认同——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的研究案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斌;;回汉杂居村落社区的民族、家族与派别——豫西南R市L村个案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士辉;;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3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瑞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颖;;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从“新天地”现象谈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石大建;;民间读经的文化自觉性——以上海市J区民间读经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5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劲钢;;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2 范可;"再地方化"与象征资本——一个闽南回族社区近年来的若干建筑表现[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3 莫金山;;《瑶山散记》在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军,张玉斌;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市场创新[J];兰州学刊;2002年06期
2 李德煜,张会欣;不同社会背景微观文化差异的观察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花俊;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4 刘屹;社会文化与跨文化交际[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周杨;怎样在外语教学中导入外族文化因素[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期
6 林梅云;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刘钰;着眼素质教育 强化文化意识[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杜学文;文化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J];今日山西;2004年04期
9 杨丽晶;试论语言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的关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漆玲;略论文化生产力及其构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崇燕;;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帮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2 许莹;;跨语言,跨文化——议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3 夏君欢;;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A];中国名校卷(江西卷)[C];2013年
4 薛琛瑶;;从文化到艺术 从创意到关怀[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吕江;;现代化对文化知识产权的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志勇;;浅谈俄语专业教学中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7 刘长远;王松;李慧杰;;正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李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9 赵建岳;;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教育点滴谈[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10 热孜完古力·肉孜;;加强初中安全教育的探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涟;文化扶贫:力戒花架子 贵在持久[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钟晓春;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文化修养[N];团结报;2003年
3 叶唐;铜文物与铜文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雷汉发 徐涵;邯郸:经济和文化和谐共进[N];经济日报;2006年
5 宫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N];文艺报;2006年
6 曾菊敏;六○二所文化再造培育竞争新优势[N];中国航空报;2008年
7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武献民;为转型跨越发展注入文化推力[N];山西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军;“文化将成为法中友好的‘催化剂’”[N];光明日报;2011年
9 冯春光 作者单位:内蒙古敖汉旗纪委;廉政文化在惩防体系中的作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10 安建峰(作者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副教授);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及其作用[N];秦皇岛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5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