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以来云南杞麓湖的开发与治理
本文关键词:元以来云南杞麓湖的开发与治理
【摘要】: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依据相关的史料和碑刻对元以来云南杞麓湖的开发与治理进行探讨。元以来云南杞麓湖的开发历经了3个时期,即元明时期、清至民国时期、建国后至1980年代。杞麓湖的开发包括湖区土地、湖区渔业、湖区水路等。其中,湖区土地和湖区渔业是开发的重点,元明时期设立河泊所戍军屯田、清至民国时期挖海泥造田征收鱼课、建国后至1980年代围湖造田。人类在开发杞麓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其的治理,元明时期发现并疏浚落水洞、清至民国时期开挖河道筑堤修沟划片管理、建国后至1980年代疏浚落水洞加强湖泊管理。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部;
【关键词】: 开发 治理 元朝 杞麓湖 云南省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0引言湖泊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供水、航运、水产、发电、灌溉、旅游、防洪以及调控环境等多项功能。在当今土地资源日益宝贵的情况下,重新认识、深度开发这些数量多、面积广、作用大的湖泊群,对综合整治国土、全面发展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极其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雄武;中国湖泊的现状和开发途径[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02期
2 李昌峰,高俊峰,张鸿辉;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四湖地区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朝禧;张波清;郭朝霞;;发展库区消落区两栖林业的探讨——以湖北富水库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何浩;刘章勇;;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四湖地区涝渍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3期
3 班璇;杜耘;吴秋珍;余成;冯奇;吴胜军;;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空间分布和污染源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4 冯锦刚;曾晓东;温峰;;洪湖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4年01期
5 夏智宏;刘敏;王苗;王凯;秦鹏程;;1990s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湖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辨识[J];湖泊科学;2014年04期
6 张静怡;黄志良;胡震云;;围涂对长江口北支河势影响分析[J];海洋工程;2007年02期
7 杨永铨,金白欣;湖北省湖区渔业的战略设想与基本模式的初步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8 何浩;刘章勇;;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四湖地区涝渍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08期
9 段勇,李青山,杨芳,李兴春,张华鹏,李鱼;洪水输沙对洪泛区湿地影响初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11期
10 刘章勇;何浩;;洪湖湿地演替的影响因素与生态恢复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2 唐玲;唐庚奿集校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惠敏;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赵萱;我国不同生态型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赋存形态及其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田应兵;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壤碳、硒变化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7 桑郁;云南通海蒙古族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杨立峰;匠作·匠场·手风[D];同济大学;2006年
9 程江;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付为国;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植被修复策略[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雷;巢湖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雯婕;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民族服饰的流变[D];云南大学;2010年
3 谭波;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土壤碳氮的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唐本华;云南通海合院式民居的石雕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玮;安庆沿江湿地的资源与环境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萍;太湖生态渔业的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迟传德;安徽省升金湖湿地土壤碳、磷的分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刘晶晶;云南“一颗印”民居的演变与发展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倪中江;云南蒙古族民族文化变迁研述[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尹平宝;民国时期云南戏剧演变与社会变迁[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劲峰,李蓉蓉,李仁东;四湖地区湖泊水域萎缩及其洪涝灾害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2 韩茂莉;2000年来我国人类活动与环境适应以及科学启示[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3 邹尚辉;江汉湖群湖泊沼泽化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4 陈世俭;洪湖的环境变迁及其生态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劲峰,李蓉蓉,杜桐生;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汉光;;古柏参天[J];云南林业;1991年03期
2 周水晶;;高原明珠——杞麓湖[J];科技与经济画报;1997年02期
3 黄保权;孔华;;湖水拖蓝[J];山茶;1990年04期
4 潘建洲;;机械提水是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J];创造;1959年08期
5 王宁;;最后的“金莲”[J];中国西部;1999年01期
6 金沙;;清清的海[J];边疆文学;1997年07期
7 ;休闲玉溪 摄影天堂[J];云南画报;2009年06期
8 苏向东;;“乐活”新玉溪 “户外”新天地[J];云南画报;2011年03期
9 杨杨;;中国最后的缠足部落[J];作家;2001年05期
10 杨子江;;混沌的夏天[J];边疆文学;199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兴文;;农药、化肥进入杞麓湖水体的现状和控制方法[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于波;陈建军;祖艳群;李元;;杞麓湖流域不同地形和植被对农业面源污染释放规律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林;通过保护杞麓湖为生态市建设做出贡献[N];玉溪日报;2008年
2 新闻办;通海吹响杞麓湖保卫战号角[N];玉溪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锐;杞麓湖调蓄水隧道通水沿湖群众告别水患[N];云南日报;2009年
4 赵琳 赵传安;杞麓湖风雨过后见彩虹[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记者 李智林 崔永红;省财政厅环保厅联合调研杞麓湖保护工作[N];玉溪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智林;《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通过评审[N];玉溪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琳;为了杞麓湖重放华彩[N];玉溪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智林;掀开杞麓湖保护治理新篇章[N];玉溪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泽;杞麓湖之困[N];云南政协报;2011年
10 记者 潘姝含;突破治理瓶颈 通海寻得杞麓湖治污良方[N];云南经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选超;从杞麓湖的环境保护执法看我国基层环境执法的困境与出路[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8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6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