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

发布时间:2017-10-26 02:04

  本文关键词: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江南 常州 城市 文化 地方文献


【摘要】: 本文尝试通过对江南地方文献的再发掘与整理,对清代常州城进行一个微观的分析,其研究目的为:一是了解清代一个江南城市的具体运作情况,并探讨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如何在一个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中互相影响,发生作用的,探讨中国传统城市的性质以及传统社会中的城乡关系。二是探讨城市对文化繁荣的推动和促进,以及人文因素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主要将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城市空间与市场体系。首先通过对常州城市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经济开发、行政建制、人口消长等一系列历史演变的考察,来讨论常州城市发展的前提与条件。分析城市空间布局的形成原因。其次是研究城市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流动情况。最后讨论商人、商帮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城市管理与控制。通过城市中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如公共工程、救荒减灾、慈善事业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中士绅精英群体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控制和管理中所反映的城市的诸种社会面貌。 第三部分是城市的社会生活。将选取两个视角,即宗族组织、民间信仰来研究清代常州城市的社会面貌。首先,通过讨论宗族组织的城市化倾向,通过城市中宗族组织内部的巩固和分裂的二元性,来研究宗族组织与城市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宗族组织所反映的城乡关系。其次是通过对城市中民间信仰体系和迎神赛会等信仰活动的分析及陈果仁等部分神祗的个案讨论,来审视城市中官方、士人、民众等不同社会阶层对待民间宗教的态度,对城市各阶层的社会状况及其互动,以及民间社会与正统意识之间的关系作一思考。 第四部分是城市文人与城市文化。主要讨论城市文化的主体即知识阶层的活动情况,利用经过修正的文化资源的概念,以及毗陵七子等文人团体的个案分析,对城市知识阶层的构成和内部分层进行研究,讨论在城市文化精英的形成过程中,城市环境、宗族邻里、文人社团等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并通过白云溪这一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和知识阶层的互动来讨论城市文化的多面性。
【关键词】:清代 江南 常州 城市 文化 地方文献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9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23
  • 一、学术史回顾9-18
  • 二、关于本文的研究目的18-20
  • 三、一些要说明的问题20-23
  •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市场体系23-103
  • 第一节 历史环境与城市空间23-40
  • 一、区域发展与城市变迁23-28
  • 二、城市的空间与布局28-40
  • 第二节 城市经济与市场网络40-88
  • 一、农业作物和手工业生产40-50
  • 二、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50-88
  • 第三节、商业、商人与商帮88-102
  • 一、重商或抑商:商人在城市中的地位88-92
  • 二、城市的商人社会:会馆与公所92-96
  • 三、外地商帮与城市发展:以在常徽商为中心96-102
  • 小结102-103
  • 第二章 城市的控制与管理103-162
  • 第一节、保甲团练104-110
  • 一、保甲制度的兴衰利弊104-105
  • 二、危机时期的治安和守城:保甲与团练的结合105-108
  • 三、晚清时期保甲团练制度的整顿108-110
  • 第二节、公共工程110-123
  • 一、城市的水道体系110-114
  • 二、城市水道整治及特点114-123
  • 第三节、慈善事业123-146
  • 一、官方慈善事业的变革:以育婴堂为中心123-126
  • 二、社区化与体系化:清代常州城乡慈善体系的形成126-143
  • 三、惜字会:常州慈善组织的一个特例143-146
  • 第四节、灾害救济146-158
  • 一、作为受灾者的城市:以火灾为中心146-149
  • 二、灾害中的城乡关系149-158
  • 小结158-162
  • 第三章 城市的社会生活162-239
  • 第一节城市的宗族社会162-197
  • 一、宗族及其城市化162-170
  • 二、城市的宗族组织:祠堂、族产与义庄170-197
  • 第二节 城市的民间信仰197-236
  • 一、常州城内民间信仰生态197-221
  • 二、民间信仰的多元视角:以陈果仁信仰为中心221-236
  • 小结236-239
  • 第四章 城市文人与城市文化239-317
  • 第一节、城市文人与文化资源240-265
  • 一、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本240-247
  • 二、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本:以宗族和婚姻为例247-259
  • 三、文化资源的影响力与文人的分层:以《旧言集》为例的一个细化研究259-265
  • 第二节 城市文人群体:以毗陵七子为中心的研究265-292
  • 一、毗陵七子之形成概述265-268
  • 二、家世与婚姻268-273
  • 三、七子与本地文人交友圈273-292
  • 第三节 文人与城市文化景观的构建:以白云溪为中心292-314
  • 一、精神家园:文人眼中的白云溪295-305
  • 二、云溪竞渡:大众狂欢中的白云溪305-314
  • 小结314-317
  • 结束语317-320
  • 附录320-348
  • 附录1: 《江苏艺文志·常州卷》补正320-331
  • 附录2: 壬辰春试日记331-348
  • 参考文献348-364
  • 后记364-3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忠;《汪作黼同年哀挽录》中的徽州典商事迹[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2 张研;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小家庭的社交圈——以安徽为中心(一)[J];古今农业;2003年01期

3 邱澎生;市场、法律与人情——明清苏州商人团体提供“交易服务”的制度变迁[J];开放时代;2004年05期

4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5 吴滔;;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6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程菲菲,曾焕棋,松浦章;清代江南内河的水运[J];清史研究;2001年01期

8 滨岛敦俊;朱元璋政权城隍改制考[J];史学集刊;1995年04期

9 严迪昌;徽人与近四百年间吴地文化[J];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10 蒋寅;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J];文学遗产;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96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096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