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历史及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历史及现状研究
【摘要】: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近代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这块土地成为英属印度战略边界的战略“缓冲地带”。1947年,印度获得民族独立后,继承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遗产。1954年,印度侵占了西藏南部的大片土地,这为以后中印边界边界争端埋下了伏笔。中国多次与印度就这段边界进行交涉,但都被印度尼赫鲁政府拒绝,并为此引起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此后中印两国关系进入冷战时期。1976年中印两国关系逐渐回暖,随着两国交往与合作的加深,解决边界问题也提上了两国的外交议程,但是尼赫鲁时代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至今成为困扰和制约着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是对中印东段边界问题的由来和现状作了系统而具体的叙述。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叙述了印占中国领土东段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的民族人口的分布与我国西藏地方政府对这一地区的行政管辖,以及印度非法占领后进行的行政划分和管理,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第二章讲述了英帝国主义为巩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试图在我国西藏南缘地区建立“缓冲”地带。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帝国主义的这一不光彩遗产(“麦克马洪线”),继续侵占了印占中国领土东段的全部领土,这一侵略行动直接导致了1962年中印两国边界冲突的爆发。直到如今仍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章分析了印占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原住民的国家认同问题。虽然印度侵占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时间将近60年,但是当地人民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国家认同。这将成为以后中印东段边界谈判中有利于我方的前提条件。 最后一章论述了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缘战略成为我国与印度等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主要指导。 总之,印占中国领土东段问题,将会成为以后中印两国之间是否和平交往、共同发展的试金石。
【关键词】:印占中国领土东段 历史 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9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及意义8-10
- (一) 选题背景8-9
- (二) 选题意义9-10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0-11
-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概况10
- (二) 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10-11
- 三、本题目的创新之处11-12
- 四、论文写作遇到的难点12-14
- 第一章 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概览14-22
- 第一节 地理位置14-16
- 第二节 印占中国东段领土地区的人口和分布16-17
- 第三节 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的行政划分17-22
- 一、中国对印占领土东段地区的历史管辖和行政划分17-19
- 二、印度非法控制下的行政区划19-22
- 第二章 印占中国东段领土地区问题由来22-36
- 第一节 "西姆拉会议"的召开到1947年的"麦克马洪线"22-30
- 一、英帝国主义在印藏边界建立"战略边界"22-24
- 二、英印当局非法炮制"麦克马洪线"24-28
- 三、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西藏南部地区的蚕食28-30
- 第二节 1959年西藏叛乱与我国西藏南部领土问题的复杂化30-32
- 第三节 中印军事冲突与印占中国领土问题的凸显32-36
- 一、1962年的中印军事冲突32-33
- 二、中印冲突后的我国领土东段地区问题33-36
- 第三章 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当地居民的认同研究36-42
- 第一节 族源神话和传说36-38
- 第二节 集体记忆38-39
- 第三节 语言文字39
- 第四节 种族或体质特征39-42
- 第四章 印占我国领土东段地区问题的地缘影响42-48
- 第一节 印占我国领土东段地区独特的地缘位置42-43
- 第二节 印占中国领土东段地区对中印地缘关系的影响43-48
- 一、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44
- 二、对中国领土完整的影响44-45
- 三、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45
- 四、对中国地区发展的影响45-46
- 五、对中国与邻国关系的影响46-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翔里;;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程早霞;;美国插手西藏问题历史探源[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刘国武;;民国时期英国支持和插手康藏纠纷的政策分析[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4 晏方明;;印度在南亚“核政治”中的利弊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张云;西藏历史研究的责任与使命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2期
6 张世均;;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的演变及其主要原因[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张智丹;;论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对华政策的调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刘洁;;中印边界问题的国际法探索[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9 尚劝余;尼赫鲁对中国抗战的贡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10 原喜云;;1947-1948年间英美对西藏商务代表团的态度及启示[J];沧桑;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月红;;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谈判及签订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艾东;;19世纪英人古柏(Cooper)的康区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3 王中忱;;亚非作家会议与中国作家的世界认识[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3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查迪玛(A.Chandima);斯里兰卡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赵宇敏;从文化的影响看中美关系[D];外交学院;2011年
9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月文;印度大国战略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2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马洪涛;尼赫鲁政府的对藏政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国旗;中印关系波动的原因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杜亚琼;冷战后印度的俄罗斯观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冯婉;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印度因素[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陆强;论中印边界博弈中苏联外交的“错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伟;从地缘战略看冷战后中国在南亚的国家利益及其维护[D];暨南大学;2011年
9 唐彩梅;印度对“达赖流亡政府”的政策的新动向[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牛春艳;冷战后欧盟对中国“西藏问题”的干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0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2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