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以来内迁羌族在关中的分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汉以来内迁羌族在关中的分布研究
【摘要】:羌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从东汉开始,羌族民众开始内迁关中,到隋唐最终融入汉族。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把民族学理论和史料相结合,使文献资料与碑石、县志材料相运用,概括羌族民众内迁关中的过程及其在关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羌族在关中文化方面的遗留。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延安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JS09-38
【分类号】:K234.2
【正文快照】: 羌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羌族早在殷商时期便见于记载,秦汉以来,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羌族开始大量迁入内地,随后逐渐融入到汉族当中,推动并加速形成汉族。羌族从开始内迁关中到最后全部融合于汉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姚宏杰;关于道武帝早年身世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葛晓音;;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金家诗;河陇士人与鲜卑族文化转型[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7 冷卫国;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赵振;;论中国古代的官德教育[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9 蒋非非;汉初萧曹相位之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秦冬梅;论东晋北方士族与南方社会的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剑;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9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易小平;西汉文学系年[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讲;《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萍;张华文学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秀红;《世说新语》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程明;试论南朝皇室与士族在文学上的互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容;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及其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巧霞;试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D];河北大学;2003年
8 王航;论王弼人性论中儒道合流的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冠波;论干宝及其《搜神记》[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黄建鹏;魏晋文学团体与友情[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23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2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