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匈奴头曼单于以冒顿为质月氏相关史实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18:02

  本文关键词:匈奴头曼单于以冒顿为质月氏相关史实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头曼单于 冒顿 为质月氏 民族关系


【摘要】:秦朝末年,匈奴头曼单于送太子冒顿"为质月氏"是处理与强敌月氏关系的一种策略,目的是示弱,待机再举,而欲假借月氏之手杀冒顿以立少子为不实之说;头曼被杀,不是源于冒顿复仇,而是冒顿随着势力的逐渐扩大,权力欲望膨胀的结果;汉代文献中有关头曼单于既无能又无情的人物形象,与匈奴民族对冒顿单于的英雄情结和史学家的有意刻画有关。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档案馆;
【分类号】:K289
【正文快照】: 匈奴史上第一个有史实可考的首领为头曼单于。目前学术界对头曼单于的研究甚少,仅散见于匈奴史和地方史的研究中,而且均与冒顿单于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主要有《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人物》[1]、《匈奴通史》[2]、《先秦汉魏河西史略》[3]、《毡乡春秋—匈奴篇》[4]、《甘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文丽;;冒顿为质月氏考[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何天明;;对匈奴创建政权若干问题的探讨——匈奴政权始自冒顿单于说质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3 郝树声;张骞“凿空”以前的丝绸之路[J];丝绸之路;1995年06期

4 孙瑞;试论战国时期人质的几个特点[J];史学集刊;1997年04期

5 吕喜林;;评冒顿单于[J];阴山学刊;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亚波;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胡玲;两汉质子制度述论[D];西北大学;2009年

3 王阳;清崇德年间朝鲜质子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褚春元;;试论艺术创作上的“趋情致美”的艺术精神——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贺金峰;;兼论方城境内的“夏路”[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0年第1期[C];2010年

5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6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露露;刘冰;;论汉画中胡人图像体现的胡汉关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圣宝;;说人质[J];安徽史学;1993年01期

2 李善洪;后金朝鲜“丁卯之役”原因浅析[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7期

3 宋慧娟,侯雅文;论后金与朝鲜“兄弟之盟”的性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晁福林;;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与“委质为臣”[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年03期

5 徐凯;论“丁卯虏乱”与“丙子胡乱”──兼评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的战略[J];当代韩国;1994年03期

6 李云泉;汉唐中外朝贡制度述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金景一;浅论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的三个层面[J];东疆学刊;2002年02期

8 宋慧娟;1627—1636年间后金(清)与朝鲜关系演变新探[J];东疆学刊;2003年02期

9 刘玉明;论李朝儒学与事大主义[J];东岳论丛;1994年01期

10 郝树声;汉初的河西匈奴[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盛国;秦汉时期招降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池立新;冒顿至握衍朐棶时期匈奴政权的盛衰及其原因探索[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陆宜玲;唐代质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成琳;唐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胡玲;两汉质子制度述论[D];西北大学;2009年

5 许鸿洋;两周人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宗范;刘琼芳;;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论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特点[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王文光;李汹;;秦汉时期的汉越民族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马金龙;马建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族际关系研究——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个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甘代军;;西南民族研究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杨铭;;近30年来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6 赵晓燕;;略论柔然与中原政权的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何彪;王锴;;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5期

8 张国龙;;关于德宏土司制度几个问题的商酌[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罗彩娟;;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广西民族关系史浅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涛;“改土归流”以来湘西黔东北的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先楞;;陵水县黎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达生;;《古代民族关系论稿》[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邢友德;;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点看法[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4 孙宏年;;20世纪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5 王川;;民国时期西藏地方“边地汉人”研究的学术价值——从任乃强先生对康藏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说起[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张英聘;;明代方志四题[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7 关捷;;满族通史[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邓文金;;施琅蓝鼎元治台思想之比较[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周典恩;;清代畲汉文化冲突述议[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10 喜饶尼玛;;刘文辉治康策略中的民族宗教因素[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夫;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白族[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周竞红;少数民族对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熊争艳;高风;古战场的谜团:汉匈白登之围[N];中国审计报;2005年

4 记者 庄电一;西夏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N];光明日报;2005年

5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6 黄志忠;“唐标铁柱”在漾濞[N];云南日报;2005年

7 通讯员 韩世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趋向多视角[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赵元君 通讯员 武磊;中国蒙古学·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9 通讯员 张银奎 韩海娥;章虹宇民俗文集《文化血脉》出版[N];大理日报(汉);2008年

10 吴正光;古碑——见证侗寨历史[N];中国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5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琴;德昂族民族关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2 何生海;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陆宁;论7-10世纪党项崛起的地缘条件[D];河北大学;2005年

4 王小英;民国时期甘肃的回汉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6年

5 刘静;咸同年间云贵地区民族关系简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宋文强;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燕;柔然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09年

8 支静;小月氏历史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广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包爱英;十世纪以前库莫奚历史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3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23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