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弄堂演变及其文化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代上海弄堂演变及其文化价值研究
【摘要】: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正因为往昔多少年来,大多数上海人一直生活在这些狭小的弄堂里,才创造出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 熟悉上海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典型,尤其是开埠以后,上海仅用数十年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地球上最世界主义的城市,这与开埠后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汇是分不开的。那么从近代开埠至今,上海弄堂的发展演变自然就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政治、社会、人口等方面因素。 上海原本就是一个蕴含着文化的城市,再伴随着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自1843年开埠以后,随着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上海成为了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最大窗口,其文化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包容。因为包容,许多被排斥的思想可以在上海存在,许多不能被接受的艺术可以在上海发展,许多办不成的事可以在上海得以实现。正是因为这种包容,上海的文化充满了多元性。来自不同种族、国度、地域的人们将各自不同的文化带到上海来,既丰富了上海原有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其旺盛的精力。 并且由于上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贸易相对发达等独特的条件。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潮也不分贵贱的进入了上海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的日行起居,也影响着这座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了弄堂,和弄堂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的建筑特点所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价值,和其作为历史活动载体所承载的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的几十年间,近两千三百万平方米的弄堂式房子遍布全城。时值今日,随着大上海的建设和改造,除了一部分作为市级优秀建筑或文化遗产要保护的老弄堂之外,大部分弄堂都被新式住宅小区和摩天大楼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使其日渐淡去了它的色彩。因此,通过研究清末民国上海弄堂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文化价值,便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的了解这个时期上海弄堂所承载的文化及其反映出的深层意义。从而使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9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炳熙;论《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夏明;武云霞;;探寻富有邻里感、人情味的现代联排式住宅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3 常红萍;王亚军;;明清江南农村典当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黄静;;论施蛰存的小说理论与批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敬;唐红梅;;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女人——试从《长恨歌》《桃之夭夭》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盛白玉;;从苏青作品浅析海派作家写作中的“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祝复兴;;浅析海派超验叙事的文本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李建芳;;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苏青的“俗人哲学”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满建;;施蛰存心理现代小说的本土化及其成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士尊;;元末明初中朝交通路线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东;;纪实与虚构——新时期文学对租界时代上海的叙述(初稿)[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魏兵兵;;“风流”与“风化”:“淫戏”与晚清上海公共娱乐——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1860s-1910s)[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中[C];2010年
3 熊月之;;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迎平;;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比较谈[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智良;江文君;;《法国文化空间与上海现代性:以法国公园为例》[A];21世纪都市发展和文化:上海——巴黎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陆德阳;;近代上海残疾人事业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吴俊范;;开埠初期上海塘路系统的产权转型及其环境效应[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王岗;;关于元大都藏传佛教的两个问题[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9 吴文涛;;永定河流域的水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发鹏;两晋南北朝时期河陇佛教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朴姿映;空间的建构与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8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9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10 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上海法租界最后三年(1941-1943)的法制变异[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姚笑圆;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翟竞强;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吉翠;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静;“上海梦”的契合与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健;胡风文艺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宜琳;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龙文韬;城市传统街区活力的复兴[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9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24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