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古知今,泽被后世——评中国少数民族史的最新力著《中国彝族通史》
本文关键词:察古知今,泽被后世——评中国少数民族史的最新力著《中国彝族通史》 出处:《思想战线》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彝族先民 发展历史 中国民族史 结构严谨 通史 历史特点 学术创见 中国古代 云南人民 中国少数民族
【摘要】:正2012年11月,王天玺、张鑫昌主编的《中国彝族通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是书全面、系统、立体地阐述了中国彝族的发展历史,观点新颖、材料繁富、论据充分,对彝族历史的研究可谓精、深、透。是书之出版,丰富了中国民族史的内容。体大思精,独具学术创见《中国彝族通史》全书4卷6编,在每编中又设具体的章、节、目进行撰写,凡46章206节623目,在一些目的下面尚列有子目,次子目;全书体例宏大、篇章结构严谨。是书以中国古代正统王朝的兴替作为时间主干,并结合彝族先民发展的历史特点,划分为远古至战国、秦至隋、唐宋、元明、清代、民国等8个历史时期,以考古资料为据并结合相关文献,阐述了从公元前45世纪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00余年彝族的民族源
[Abstract]:In November 2012, Wang Tianxi, Zhang Xinchang's "General History of Yi people in China" was published by 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t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stereoscopic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Yi people. The study of Yi nationality history can be described as fine, deep and thorough. It i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 which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Chinese national history. In each part, there are also specific chapters, sections, and items to be written, where 46 chapters 206 sections 623 are listed below some purposes with subheadings and subheadings; The style of the book is gr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is rigorous. The book is based on the ris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orthodox dynasty as the main time, and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i people, divided into ancient to warring States, Qin to Sui,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Yuan and Ming. 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and related docum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thnic origin of Yi nationality from 45th century BC to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more than 6000 years in the eight historical periods such as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K28-5
【正文快照】: 2012年11月,王天玺、张鑫昌主编的《中国彝族通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是书全面、系统、立体地阐述了中国彝族的发展历史,观点新颖、材料繁富、论据充分,对彝族历史的研究可谓精、深、透。是书之出版,丰富了中国民族史的内容。体大思精,独具学术创见《中国彝族通史》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天尧;;彝族的祭火圣礼[J];科学大观园;2008年06期
2 李应熹;彝族先民与黔西北的“索桥”[J];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05期
3 申友良;中华民族研究新论——评《中国民族史》[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6期
4 丁椿寿;彝文与彝族历史文献[J];贵州文史丛刊;1996年05期
5 黄佩华;;彝风异俗·连载一 高地之虎(上)[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1期
6 李卿;;从发现威宁“彝文印章”谈夜郎国族属问题[J];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04期
7 杨凤江;;彝文珍本《灯冷教红部落史》述要[J];文献;1991年02期
8 朱崇先;;彝族氏族祭祖礼俗及其文化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刘剑;;审美与族属——赫章可乐夜郎族属一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云丁;;彝族[J];思想战线;197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仲仁;;彝族先民的宗教信仰[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玲;;北京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北京通史》前五卷内容构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朱崇先;;《云南昆明西郊彝族生活图谱》述略[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4 吴一文;;认识自我,从这里开始——聆听《贵州通史》的述说[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王继超;;“夷濮阻城”中的濮、夷源流管见[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6 普珍;;彝族葫芦民俗与三观求解[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7 郭上人;;漳州千年历史特点探索——自唐开漳至明清时期[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于光度;;北京社会科学院召开《北京通史》编撰工作研讨会[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曹子西;;探索规律,突出特点,,充实内容,改进方法努力编好十卷本《北京通史》——《北京通史》编撰工作研讨会后的思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龙正清;;夜郎古都在可乐——夜郎建都可乐·彝文献见证[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瑟;精心撰写 甘于寂寞 打造精品[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立强;《甘肃通史》展示陇原悠久历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记者曹新玲、实习生杨黎、杨涵淅;用历史事实正本清源[N];新疆日报(汉);2009年
4 欣闻;《营口通史》“杀青”[N];营口日报;2011年
5 记者 岳金宏;更大范围展示石家庄深厚底蕴[N];石家庄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兴祥;《中国彝族通史》编撰工作完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7 李华、王亚芸;《新疆通史》编撰工作正式启动[N];新疆日报;2005年
8 姚伟钧;通武汉古今之变 观汉派文化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9 吴学婵;追溯历史轨迹 探求发展规律[N];天津日报;2004年
10 见习记者 雷蕾;落实党派提案《胶东通史》文化工程正式启动[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忠明;一个双核三社区模式的城市发展史[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论中国民族史学科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子辉;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布桑;浅论大司徒绛曲坚赞的文韬武略[D];西藏大学;2009年
4 刘春玲;近代绥远地区列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刘桂林;咸同起义后贵州社会的变迁[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小艳;罗香林百越民族研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彦品;彝文宗教经籍与崇祖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叶琦;近代河口镇经济与社会变迁[D];苏州大学;2005年
9 贡保东知;论民国时期青海蒙藏诸部的衰败及其历史原因[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王玲真;近代江南移民与上海城市审美文化的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58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35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