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田到泽薮:南四湖“沉粮地”的历史考察
本文关键词:从良田到泽薮:南四湖“沉粮地”的历史考察 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沉粮地"前身是清康熙、乾隆时期的"沉地"、"沉田"、"水沉地亩"或"水深难涸地亩",民国初年始见"沉粮地"的称谓。"沉粮地"是官方认定的免税地,乾隆中期两次豁免赋税,赋予了其法定免税的财政属性。与"沉粮地"相对的是"缓征地",后者虽未经认定,仍保有纳税之名,但实际上也不纳税。"沉粮地"的形成深受黄运地区水环境变迁以及国家漕运政策、河工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与南四湖的塑造过程同时进行,由此而发生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都是适应这一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的结果。
[Abstract]:"sunk grain land" was the predecessor of the Qing Dynasty Kangxi, Qianlong period of the "deep land", "Shen Tian", "water sink mu" or "water difficult to dry acr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itle of "the land of grain sink" was first seen. "the land of heavy grain" was officially recognized as a duty-free place, and in the middle of Qianlong, there were two exemptions from taxation. It has given it the financial attribute of legal tax exemption. In contrast to the "land of sunk grain", the latter has retained the name of tax payment although it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But in fact, there is no tax. The formation of "grain sink land"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s of water environment, national water transport policy, river construction and other factors in the Yellow River transport area, and its formation process is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shaping process of the Nansihu Lake. The change of land use mode is the result of adapting to the change of ecosystem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11BZS078)
【分类号】:K29
【正文快照】: 。山东西南部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总称南四湖,但直到清代才连成一片。这一湖面扩展的过程,伴随着大量农田的淹没,造成了济宁、鱼台境内大片的“沉粮地”。关于“沉粮地”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侯仁之的硕士论文《续〈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之部》,将其作为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美锷,李海晨,宋家泰;山东苏北南四湖区域的地理概况[J];地理学报;1954年02期
2 赵爱国;;平静中的突破——南四湖湖西大堤铜山县魏庄段迁坟记[J];治淮;1992年09期
3 王迎昕;;北方明珠南四湖形成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8期
4 韩昭庆;南四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分析[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5 闫志明 ,杨植野;奉献出光彩 实干创辉煌——记南四湖管理处韩庄闸管理所所长项有才[J];治淮;1997年11期
6 陈诗越;吴金甲;;运河水柜——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历史与变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姜念古;南四湖底有两古城[J];治淮;1998年10期
8 刘天堂;;用“流动的文化”滋养爱国之心——利用“京杭大运河南四湖段”文化遗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08期
9 张晔;;南阳岛印象[J];春秋;2008年05期
10 胡成彪;;胡成彪二首[J];词刊;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文献;王素芬;李吉学;;南四湖水环境质量分析[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2 梁景f;潘志柔;;南四湖水环境刍议[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殷宪冬;;南四湖应作为重要湿地进行保护[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4 侯端环;张晨光;张传扬;;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5 武周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武周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王式成;闫芳阶;刘友春;黄洁;王慧玲;;淮河流域重要跨省湖泊南四湖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张祖陆;辛良杰;;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特征及其生态经济损失评估[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9 张建立;周爱莲;;济宁市南四湖流域生态安全与保护对策[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10 孙庆义;牛奔;杨丽原;;南四湖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的污染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律;南四湖 梦里水乡何日重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世鹏;南四湖保护负重前行[N];联合日报;2006年
3 记者杜红志;5000万方长江水将进入南四湖上级湖[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平;南四湖生命之歌[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志静;立法保护南四湖[N];联合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郝明雷;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南四湖水利工程[N];济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伟;南四湖生态会越变越美[N];济宁日报;2012年
8 记者 赵厚峰;尽快缓解南四湖旱情 确保湖区生产生活安定[N];济宁日报;2014年
9 记者 张彦彦;我市全力全速开展南四湖生态调水工作[N];济宁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董若义;山东应急调水补充南四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春玲;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群;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3 程凤鸣;南四湖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重金属离子去除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罗辉;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安文超;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志建;南四湖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规律与水质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爽;基于SWA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湖泊沉积的响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垒垒;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特征及其污染释放控制修复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牛玉生;南四湖水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7年
4 张芳园;南四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多源数据库构建技术[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5 辛颖;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比较评价与水环境特征变化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6 叶芳芳;南四湖藻类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7 何国峰;风对南四湖调水水流水质的影响研究及其应急对策[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8 史双昕;南四湖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9 任杰;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流水质模拟技术及其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洪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氮形态及吸附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0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36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