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的发生
本文关键词: 苗族古村落 路 桥 生命文化 发生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路、桥是苗族古村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命路"、"求子桥"是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的发生是苗族历史迁徙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适应西南山地独特生境的客观需要。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迷幻的巫术丰富了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的内涵。
[Abstract]:Road, brid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ao ancient village structure. "Baoliu Road" and "Qiuzi Bridge" are Miao ancient village road, bridge life culture is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Miao ancient village road, The occurrence of bridge life culture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and inevitable choice of Miao nationality's historical migration and the objective need to adapt to the unique habitat of southwest mountain area. The original religion of "everything is alive" and the magic of magic have enriched the ancient village road of Miao nationality. The connotation of bridge life culture.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
【基金】:凯里学院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文化及其形成背景研究”(Z1101)阶段成果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伍新福;楚人、楚国与苗族[J];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元黔;苗族医药学发展简史述略(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邱红;苗族服饰纹样的抽象造型及其文化意蕴[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杨载田;湘西洪江古商城的历史地理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余跃生;陆玉炯;罗载刚;戎聚全;邱祥智;莫永安;;贵州王卡苗族体质人类学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7年01期
5 吕钊,邓咏梅,王立腾;文山苗族服饰及其传承发展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丁荣泉,龙湘平;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其造型艺术特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田鲁;苗族服饰艺术中的氏族象征符号[J];装饰;2004年07期
8 廖开顺;客家与苗族迁徙的人类学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刘芳;枧槽苗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5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6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湘东;湘西民族建筑布局和空间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梁昭;“乱神”与“祖先”——汉苗传说中的蚩尤形象比较[D];四川大学;2004年
4 龙叶先;苗族刺绣工艺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董国文;汉学家葛兰言的诗经研究及其与贵州田野资料的比照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国君;对清朝“改土归流”的再认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华华;苗族科技文化背景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探讨[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丽霞;梅山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曼;清末民国时期黔西北苗族地区的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何小妹;广西隆林苗族蜡染制作工艺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殷春敏,邱维理,李容全;全新世华北平原古洪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石朝江;苗族历史上的五次迁徙波[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1期
3 王冶新;;从苗族三大支系迁徙史歌中探索“三苗”的源流[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2期
4 吴永章;论楚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的关系[J];民族研究;1992年06期
,本文编号:1545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54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