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丽人:近代上海的女职员
本文选题:白领丽人 切入点:上海 出处:《史林》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顾名思义,白领丽人就是指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职员。虽然这一群体只占近代上海女性劳动力的很少部分,但她们引起了上海社会公众的诸多议论和关注。中等阶级的男女出于不同的原因外出工作。她们想通过从事某一职业获得个人的满足感与自我实现。作为新女性、摩登女性和职业女性的都市新群体——上海的中等阶级妇女,其人数虽然甚少,但始终不愧为敢于走出家庭、服务社会、追求个人自主性的女中豪杰。上海的女职员代表了中等阶级的妇女,她们在家人、家庭和职业圈定的情境中力求自我实现。
[Abstract]:As the name implies, white-collar beauty refers to women who work in offices. Although this group accounts for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female labor force in modern Shanghai, But they have aroused much discussion and concern from the public in Shanghai. Men and women of the middle class go out to work for different reasons. They want to gain personal satisfaction and self-realization by engaging in a certain profession. As new women, Although the number of middle-class women in Shanghai, a new urban group of modern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s very small, they are always worthy of the courage to go out of their families and serve society. The female staff in Shanghai represent women of the middle class who strive for self-realization in situations of family, family and occup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9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陈文彬;1927—1937年上海失业人群再就业状况述略[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3 顾健娣,林齐模;杜月笙和上海工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邵燕婷;19世纪后期上海季节性移民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王立民;旧上海的中国律师[J];上海档案;1997年02期
6 刘秋阳;;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城市社会下层的认识与启蒙——以对人力车夫的认识启蒙为例[J];党史文苑;2006年20期
7 夏蓉;宋美龄与抗战初期庐山妇女谈话会[J];民国档案;2004年01期
8 忻平;上海人人格特征刍议——兼论20—30年代上海人多重复合的人际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李一翔;;近代上海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10 马俊亚;中国近代城市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辨析——以工人中的帮派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魏文享;民国时期的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丽萍;从非单位到单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勇军;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会研究(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D];上海大学;2006年
8 汪英;上海广播与社会生活互动机制研究(1927—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刚;1949年革命与上海城市生活风格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晋;民族主义视野中的宋美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武端利;国民党政权秘密会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杨敬;近代江南地区缫丝业女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索亮;民国时期城市贫民生活述略[D];吉林大学;2006年
6 邱颖萍;20世纪上半期沪郊农家生活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小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毛剑锋;杨树浦工业区研究(1880—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与中间势力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胜永;试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工人住房问题及政府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月之;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J];学术月刊;1997年10期
2 谭松珊;;远东的“诺亚方舟”——论近代上海的犹太人[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3 徐新吾 ,何百谦;伦章造纸局考[J];社会科学;1979年01期
4 陈立仪,陆志濂,钱小明;解放前上海是怎样成为我国主要对外贸易中心[J];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5 陈金林;;上海郊县地名考——吴会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熊月之;历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论[J];史林;1996年03期
7 徐剑雄;;晚清上海女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章银杰;金雪妹;;略论上海租界的城市化效应[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匡丹丹;张婷婷;;略论上海政府举办的劳工福利事业(1927-1937)[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10 杨东晓;;上海:一个都市的风尚年轮[J];看历史;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翁仲康;;辛亥革命前后遵义杨兆麟的政治思想[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孙宅巍;;镇江军民的抗英斗争[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李朝贵;;辛亥革命前后的贵州鸦片状况[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斯信强;;辛亥革命与贵州西部的女子学堂[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水清;上海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建立(1953-1956)[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坚;上海的宁波人研究(1843-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华山;工商界·市政府·市党部[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晶;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27-1937)[D];复旦大学;2003年
8 黄敬斌;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爱民;近代上海商总联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妍;上海古塔历史文化信息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晓青;在沪日本传媒视野中的上海(1923-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宪文;近代上海十六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昱霖;《申报》广告视野中的晚清上海社会[D];苏州大学;2005年
6 陈志霞;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上海弱势群体的救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盛芳;近代浙北与上海的互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李灿;近代锡沪缫丝工业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苏宏;1920年上海米荒中的社会舆论[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1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