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08:49

  本文选题:社会变迁 切入点:多元特征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时空关联视角,梳理和探究了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岛黎族地区的社会主体、社会观念、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及原因,并总结出此间黎族地区社会变迁的现象学、动力学、组织学和功能学特征。
[Abstract]:Based on the angle of view of time and space connection, this paper combs and explores the main changes and reasons of the social subject, social concept, social economy, social life, social custom and so on in the Li nationality area of Hainan Island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pecial zo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enomenology, dynamics, histology and function of social changes in Li nationality area a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05)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晓霞;试论中国族际通婚圈的构成[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月英;徐效坡;范士陈;刘云刚;;福建省域工业空间结构研究——以福建省销售额前300家工业企业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2 赵石麟;论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的合法性[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6期

3 姚辉洲;李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运动员社会化外界环境建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郑远强;;海南省产业发展及结构协调效益实证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范士陈;;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过程理论解析与模型[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6 范士陈;;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过程理论解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谢立中;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8 李强,邓建伟;我国理论界社会分层理论的历史演进[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敏,王倩,陈莲华;用系统分析法进行区域分析[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张博颖;试析中国国家主导的公民道德建设之合理性[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安娣;区域势能与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晓慧;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8 娄晓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区域经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俊奎;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伟;一个客家村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变迁[D];福州大学;2003年

2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当代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张红;“征地”事件与郊区村落共同体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俊丽;中国共产党驱动社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吉玲;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昱;高速转型期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调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徐凯峗;我国当前私营企业工人遭受不公正对待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邹强;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迁与学校德育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乔超;对太极拳的社会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徐庆生;转型期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慧珍;广西各民族文化共生态势及其形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焦坤;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J];求是学刊;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日娜;;清代蒙古文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概况[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2 段友文;高瑞芬;;蒙汉交汇区村落的民族民俗文化融合历程考察——以鄂尔多斯村落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玉时阶;;瑶族服饰文化变迁[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孔永松;;试述20世纪赣南闽西客家村落宗族社会的变迁[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洪波;;在社会变迁中探求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传承创新之路——以大理州巍山县为例[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雪梅;清代两湖土家族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N];光明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云泽龙;《土默特史》正式出版发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3 李小红;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学术筹备工作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川东;阿诗玛:从传说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记者 陈冀;春节举国大回家,可还有一群“恐归族”[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记者 云亦云;广西壮学研究如虎添翼[N];南宁日报;2010年

7 哈正利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吐尔地·卡尤木;维村社会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卫平;社会变迁中的使鹿鄂温克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硕勋;大众传播与黄河上游藏区社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忠秀;布依族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刘春学;清代赫哲族屯田戍边及其社会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连玉銮;现代化进程中白马藏族的社会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曹敦;牧区社会变迁中的牧民权益观念和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罗燕霞;一个壮族村庄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赖水随;最后的村落—客家的教育精神与道德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昌洙;闽西客家宗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靳一萌;蒙汉杂居村落婚俗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黄金;花蓝瑶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0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0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