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明中后期洮岷地区汉、藏、回民族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13:02

  本文选题:洮岷地区 切入点:民族 出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洮岷地区自古是内地进入牧区的门户。自明朝建国,就着力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同时,随着大批汉、回移民的迁入,他们与当地土著藏族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共同开发了洮岷地区。到明中后期,居于这一区域的汉、藏、回三个主要民族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互惠共生的良性互动关系。
[Abstract]:The Taomin area has been the gateway of the interior to pastoral areas since ancient tim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Ming Dynast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as a large number of Han and returning immigrants moved in, they collaborated and depended on each other with the native Tibetans. By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three major nationalities of Han, Tibet and Hui affected each other in social life 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developed together, forming a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reciprocity and symbiosis.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1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明中后期洮岷地区汉、藏、回民族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K28;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段继业;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关系[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段继业;;社会科学视野中的砖茶[J];茶叶科学;2011年02期

2 马应超;西北民族地区开发研究与实践述评[J];甘肃农业;2004年09期

3 沙勇;;明中后期洮岷地区汉、藏、回民族互动关系研究[J];回族研究;2012年04期

4 段继业;;砖茶与西北少数民族社会[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5 沙勇;;安多地区藏、回民族互动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杨文法;;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回藏贸易体系的人类学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7 杨晓纯;;国内关于西藏世居穆斯林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8 沈玉萍;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段继业;;历史上的砖茶之路及其社会文化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玉萍;;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2 敏俊卿;中间人:流动与交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勉卫忠;近代(1895-1949)青海民间商贸与社会经济的扩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同德;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马永龙;西藏回藏关系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3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勉卫忠;清末民初河湟回藏贸易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玉香;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民族观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敏承华;一个藏人社区的穆斯林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梁世甲;甘、桂村落民族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平;近代甘青川康边藏区与内地贸易的回族中间商[J];回族研究;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常顺;略论明代甘青少数民族的“差发马赋”问题[J];民族研究;1990年05期

2 贾大泉;尉艳芝;;浅谈茶马贸易古道[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2期

3 赵金锁;;藏族茶文化:茶马贸易与藏族饮茶习俗[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解秀芬;左书谔;;明清时期甘肃的茶马贸易[J];甘肃理论学刊;1985年04期

5 陈汛舟;南宋的茶马贸易与西南少数民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1期

6 谢玉杰;明王朝与西北诸番地区的茶马贸易[J];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00期

7 贾大泉;;汉藏茶马贸易[J];中国藏学;1988年04期

8 王一意;;茶马古道上的康定锅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詹灵仙;;明代藏汉的茶马贸易[J];兰台世界;2009年15期

10 左书谔 ,解秀芬;“金牌制”考略[J];民族研究;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康乐;王汇;;民族融和的成功典范——湖南洪江古商城[A];湖南省苗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洪江·中国第一古商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曾现江;;嘉绒研究综述(初稿)[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翁家烈;;夜郎县及创建古夜郎之民族考略[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李福珊;李道生;;谈谈民族文史资料征编研工作的苦乐观——兼论当前文史工作的拓展[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杜国林;;论西南边疆诸民族中氏族公社和农村公社的历史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7 郑俊秀;;青海黄南同仁农区与民和三川的夏季民间傩祭[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雷阵鸣;;关于畲族研究的几个问题[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9 陆双梅;;云南少数民族抢婚(偷婚)习俗的文化探析——以奔子栏藏族偷婚习俗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10 陈小冲;;张燮《霏云居续集》涉台史料辑存[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毅;藏族做客礼仪和禁忌[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2 周万龙 记者 罗光德;木雅人的灾后首个晒佛节[N];雅安日报;2008年

3 金涛;苏叔阳:精雕细刻《西藏读本》[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青海社科院藏学研究所研究生 旦正加;话说藏历年[N];青海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帆 苏银成 汪志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N];人民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鹏;藏族本是中国北方人[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任新建;藏族饮茶历史小考[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8 梁中效;蜀道——世界上最早的茶马古道[N];汉中日报;2010年

9 任新建;藏族饮茶历史小考[N];西部时报;2004年

10 钟进文;挖掘民间文化 规范乡土知识[N];张掖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3 董永强;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朴永焕;汉藏茶马贸易对明清时代汉藏关系发展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年

9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玲;论三峡盐业资源开发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季娜;吐谷浑与新疆[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严永山;藏族传统性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梁刚毅;近代广西民族间的对外经济交往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文振;金树仁时期民族和宗教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熊昌锟;明末至民国时期桂北圩镇与周边农村社会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关润华;1——3世纪初辽西民族分布格局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扎西才旦;论喜饶嘉措大师对藏族文化和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陈瑶;晚清湘潭公共事务与地方政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官却当周;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6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6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