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华夏文化的根脉
本文选题:地方志 切入点:文化遗产 出处:《中国地方志》2012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地方志自汉代起就与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共存。志书记载中华民族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史事浩瀚如大海,连绵似江河,先人的足迹可以在其中寻觅,中华民族的文明可以从中继承,先辈的道德精神可以从中得到崇尚。方志属历史文化范畴,它在国史、家谱间起衔接作用,使中华的历史文化成为整体,在世界文明古国中独领风骚、独树一帜。方志还具有促进国家统一,文化集成的功能。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时期编纂的地方志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是华夏文化的根,传承中华文明的血脉,必须进一步发扬光大。
[Abstract]:The local chronicles have coexis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the Han Dynasty. The annals record the natur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vast as the sea and like rivers, in which the footprints of the ancestors can be found.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n be inherited from it, and the moral spirit of the ancestors can be worshipped from it. Local chronicles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hey serve as a link between national history and genealogy, so that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China becomes a whole.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Local chronicles ar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local chronicles compiled during the socialist period run throug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vanced culture. The local chronicles are the roo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blood line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must be further developed.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J];红旗文稿;2010年17期
2 梅森;;从历代中央政府的修志命令看《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地方志;2006年09期
3 陈桥驿;中国方志资源国际普查刍议[J];中国地方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贻庭;;守护文化其“神”[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2 肖群忠;;“国粹”与“国魂”——弘扬中华伦理价值 重铸民族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3 杜振吉;;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4 戴茂堂;;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5 曾建平;;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关键[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6 张振华;;文化的理性与自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8期
7 王云海;李峰;;在文化育人工作中提高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齐永芹;邓凡茂;;文化自强教育: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使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4期
9 熊焱生;;简析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6期
10 薛丽娥;吴永忠;;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文化价值及意义[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龚正华;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朱晨静;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徐稳;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周厚虎;中美软实力战略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7 聂国林;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锴;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文化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2 彭升红;清代民国西藏方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乔俊;地方志文化资源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苏雅;“90后”大学生的文化意识[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晶晶;60年来美国学者对中国旧方志整理、研究与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翟东波;江泽民文化自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鹏飞;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D];西北大学;2013年
8 胡海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文化主体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黎敏;论大学生文化自觉[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10 杨艳;建设文化强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其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恩语;;从易学的产生看华夏文化源远流长[J];安徽史学;1986年05期
2 李诚;从图腾看屈赋神话传说与华夏文化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3 李荣启;对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思考[J];理论学刊;1988年01期
4 吴龙辉;屈原诞生的文化母体[J];江汉论坛;1988年08期
5 梁韦弦;;秦文化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12期
6 王连升;论华夏文化发展的具体途径[J];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7 彭邦本;春秋晚期吴文化的北向影响初探[J];齐鲁学刊;1992年02期
8 姚波;海外华夏文化热[J];国际人才交流;1994年05期
9 ;索引[J];中国哲学史;1995年03期
10 蒋如洲;华夏文化沃土上开出的奇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之比较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明;;不知晋,焉识楚?不知楚,焉识晋?[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李卉;;在华夏文化中追寻、彷徨与迁徙——南方狼近期诗歌评析[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李景煜;;中国史学肇源于《春秋》[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侯先荣;;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渊源[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明福;;汉代名儒尹珍与道真县县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孚政;;“中华”与“华夷之变”[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7 达飞;;华夏文化之中华伦理[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继民;郝良真;;试论战国赵文化构成的二重性[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9 任继周;;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萧兵;;炎帝——羌人文化融入并改良华夏文化[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永道;周有光[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冯锴;菏泽市华夏文化促进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召开[N];菏泽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华夏文化[N];人民日报;2002年
4 ;传承华夏文化 促进祖国统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本报记者 马艺华;体育比赛要传扬华夏文化[N];中国体育报;2004年
6 王文;在英华人庆祝中国—东博会成功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陈史;服务社会 促进交流[N];潮州日报;2008年
8 顾意亮;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作用日益凸显[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华文;“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织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活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维系华夏文化纽带[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2 成守勇;礼乐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寒;中国电影产品在“泛华夏文化圈”的营销策略选择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2 李光钰;蒋梦麟的文化思想及事业[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葛争红;论版画创作中的诗性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霞;上海浦东新区城市住宅空间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皓;华山风景名胜区游赏资源文化特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军武;GIS在黄河中游岩土侵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5年
7 白雪峰;山岳型风景区景象空间规划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叶畅;李碧华小说中体现的香港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任艳艳;慕容氏与北朝社会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刘红杰;中国名山“天路历程”思想的营造手法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5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