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东北地区地权的流变
本文选题:近代东北 切入点:地权 出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东北地区地权发生两次重大转变:晚清,经历了旗地转变为民地,官有转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民国,经历了土地集中到分散的演变。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前提条件。两次重大的地权演变,地权的集散程度共同规定着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的商品买卖贯穿着整个过程。
[Abstract]:There were two major changes in land rights in Northeast China in modern tim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en the flag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people's land and the officials changed into private l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ormer lay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latter. The two major land rights evolu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rights jointly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land commodity trading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8BZS04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C770023)
【分类号】:K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峗;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景泽;清前期经营东北的军事战略失误[J];北方文物;1997年02期
4 王丽恒;沙俄的远东移民政策[J];北方文物;2001年01期
5 邓勇;中国古代永佃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6 王f ;;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产出的作用分析——基于德怀特·希·帕金斯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7 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赵文吉,万忠娟,罗新正;强胁迫力使脆弱环境突变——松辽平原百年开发史例证[J];第四纪研究;2004年06期
9 戴鞍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再考察──以棉纺织业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戴鞍钢;口岸贸易与晚清上海金融业的互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关捷;;甲午中日战争至甲辰日俄战争期间东北亚局势[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马军;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D];复旦大学;2004年
8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小标;身份与财产[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志红;清代典权制度初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李闰华;民族交往与近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变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许文继;试析明清徽商家庭结构及其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程淑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河南植棉业[D];郑州大学;2002年
7 杨柳;清朝旗地制度及其法律调整[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钟太洋;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赵文铎;“九·一八事变”与东北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德庆;契约、规范与乡村秩序[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有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2期
2 龙登高;11-19世纪中国地权市场分析[J];中国农史;1997年03期
3 曲守成;洋务运动与近代东北工业[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缪心毫,江菊美;中央苏区地权私有政策的再认识[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3期
5 徐畅;农家负债与地权异动——以20世纪30年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05年02期
6 胡巧;十五——二十世纪中叶柴明达尔地权制的演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7 马忠文;探究历史 鉴示未来——评《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J];学习与探索;2002年03期
8 黄思骏;莫卧儿印度的地权性质[J];世界历史;1982年05期
9 赵炜;原始地权分裂中的国家政权集结[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楚双志,马平安;关于近代东北移民问题的几点看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万胜;;规则确定性视角下的小农地权稳定性——关于1867—2008年间栗村的地权纠纷史的素描[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2 朱玲;;农村土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3 曹正汉;;地权界定中的法律、习俗与政治力量——对珠江三角洲滩涂纠纷案例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王s,
本文编号:1617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