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六朝时期“东亚文明圈”民族关系研究的另一种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6 06:02

  本文选题:六朝 切入点:东亚文明圈 出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东亚史中,六朝时期的"东亚文明圈"是较为复杂的。从外缘性因素(国际朝贡关系、王朝分裂对立等)来看,东亚诸民族国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紧时松,所呈现出的"螺旋式"的关系演进让东亚文明圈越来越紧密而不可分割。在汉魏六朝史籍资料中,以"辽东——乐浪"线的分合为主线,分析东晋南朝、北朝(尤其是北齐)的东亚朝贡国之等级关系,可以看到中国本土自身的南北分裂状态引起了东亚文明圈内诸民族国家关系的复杂化。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 the "circle of East Asian civilization" in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was more complica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spiral" relationship has made the East Asian civilization circle more and more close and indivisible.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the main line of the line "Liaodong-Lelang" is taken as the main line to analyze the Eastern J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East Asian tributary state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can be seen that the north-south split of China itself has complicate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ethnic states in the East Asian civilization circl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域外汉籍与六朝隋唐文学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0CZW037)阶段成果
【分类号】:K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允春喜;;耶律楚材“以儒治国”思想初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治立;;习凿齿与王夫之的三国正统论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束锡红;;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J];敦煌研究;2006年05期

4 梁涛;彭杰;再帕尔·阿不都瓦依提;;于阗地神图像流变相关问题再探[J];敦煌研究;2009年05期

5 朱玉麒;;清代西域流人与早期敦煌研究——以徐松与《西域水道记》为中心[J];敦煌研究;2010年05期

6 仇鹿鸣;;五星会聚与安史起兵的政治宣传——新发现燕《严复墓志》考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星久;论合法性研究的依据、学术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J];法学评论;2000年03期

8 闫存庭;;从《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看清末的新疆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刘芹;;王培荀对传统史学的发展与创新[J];管子学刊;2009年04期

10 藏明;;略论邹衍对鲁学与齐学的融通[J];管子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明华;《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9 左桂秋;明代通鉴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从敦煌出土回鹘文佛教文献看汉语对回鹘文佛典语言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继刚;;说“甭”[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2 夏无双;Sign;;类似爱情[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4期

3 陈建军;;北齐雕塑艺术特色探析[J];作家;2011年14期

4 韦琦辉;;魏晋南北朝“干”研究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思齐;;比较视域中的一组六朝佛教文献探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韦琦辉;;论北齐皇权的建立[J];前沿;2011年14期

7 俞理明;;六朝道教文献语言研究的新探索——评夏先忠《六朝上清经用韵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刘林魁;;北齐文宣帝高洋废除道法考论[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9 高启新;;瓯瓷韵致——那些瓯窑的瓶瓶罐罐们(二)[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07期

10 陈根远;;磁州访古[J];收藏;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飞;;六朝妇女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海鸣;;六朝盐业初探[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恒全;;六十年来六朝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刚;;六朝时期长江建康河段的历史地理概貌及其变迁——以历史文献中“涛水入石头”及“广陵涌潮”、“牛渚春潮”现象的考察为中心[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邹劲风;;论六朝时期金陵崛起的原因[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肖梦龙;;六朝时期镇江的崛起和显要地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7 顾琳;;试论六朝时期建康的邸[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高燮初;;关于六朝时期吴文化嬗变的几个问题[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9 罗宗真;;六朝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周才方;;略论六朝时期的南方玄学[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剑民 罗福明;德清出土六朝时期“德清窑”代表文物[N];江南游报;2008年

2 端木;北齐艺术宝窟响堂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记者 胡谋;一批六朝时期生活器具出土[N];人民日报;2002年

4 浙江利捷;政策选股 农业与东北齐飞[N];华夏时报;2004年

5 记者 梁凤鸣 通讯员 何志达;通州城里藏着北齐长城[N];北京日报;2003年

6 农信;党风巡视员南北齐“出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孟苗;千年笔墨唱大风[N];山西日报;2003年

8 记者 谭旭;太原发现北齐壁画墓[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本报记者 柯宁;北齐王墓 惊现并州[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程书林 记者 陈零初;山西太原王家峰壁画墓惊现保存完好的北齐壁画[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钢;六朝论语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艳芬;佛教与六朝诗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邱峰;《南齐书》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葆华;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9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徐国荣;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D];南京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贤亮;六朝时期江西地区华夏认同感的加深及该区域的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宏利;《全北齐文》编年考[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晓娜;六朝植物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文丹;徐显秀墓壁画图像和风格的初步研究——兼论北齐新画风[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5 刘斌;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宋志民;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七”体[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洪卫中;六朝商业发展述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媛;六朝音乐文化交流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葛海鹏;六朝游侠风貌与游侠诗[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彦红;六朝吴郡张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8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18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