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中国古代墓祭及扫墓礼俗考述

发布时间:2018-03-24 16:18

  本文选题:清明节 切入点:墓祭 出处:《山西档案》2012年04期


【摘要】:中国古代墓祭之俗起源于史前时期,盛行于殷商,西周时期逐渐少见。经过秦汉至隋唐的发展,于唐代前期,民间形成寒食扫墓习俗。宋代以后,墓祭则在清明节。墓祭是清明节中最具民族特色,最能牵动中国人的情感,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内容。
[Abstract]:The custom of tomb sacrifice in ancient China originated in prehistoric period, prevailed in Yin and Shang dynasties, and was gradually rare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folk custom of visiting tombs by cold food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fter the Song Dynasty, Tomb sacrifice is Ching Ming Festival. Tomb sacrifice is the mos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most affect the Chinese emotion, and it is also the content which can reflect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cultu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锡璋;杨宝成;;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J];考古;1977年01期

2 李伯谦;;从晋侯墓地看西周公墓墓地制度的几个问题[J];考古;199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衡;奻娭殷墟文化分期[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4年04期

2 ;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J];考古;1959年10期

3 于省吾;;释奴、婢[J];考古;1962年09期

4 于省吾;;从甲骨文看商代的农田垦殖[J];考古;1972年04期

5 杨宽;;先秦墓上建筑问题的再探讨[J];考古;1983年07期

6 杨锡璋;;商代的墓地制度[J];考古;1983年10期

7 杨鸿勋;;战国中山王陵及兆域图研究[J];考古学报;1980年01期

8 胡厚宣;;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J];文物;1974年07期

9 杨宽;;先秦墓上建筑和陵寝制度[J];文物;1982年01期

10 孙华;;关于晋侯■组墓的几个问题[J];文物;199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琳;清明节考源[J];寻根;1996年02期

2 张岂之;心祭重于形祭[J];华夏文化;2005年01期

3 崔普权;;早春二月话清明[J];前线;2008年03期

4 柯玲;高倩艺;;和谐身心 道德清明——清明节传统道德内涵赏析[J];中国德育;2009年04期

5 胡紫薇;吴燕燕;;清明话柳[J];时代主人;2011年03期

6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通知[J];江西政报;1958年07期

7 洪新年;黄必双;;清明稞[J];文化月刊;1999年04期

8 陈国庆;;小站清明[J];中国铁路文艺;2007年08期

9 本刊编辑部;;时代呼唤新清明文化[J];大江周刊(纪实);2009年04期

10 陈斐诗;;清明节[J];好家长;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清义;;三明市清明节习俗的调查与思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丁荣辉;;浅谈“冬节”[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潘渭水;;建瓯县清明习俗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林曦;;台湾与闽南春节习俗的比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汪广润;;互助解困度春荒[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6 徐介贤;;战斗在靖泰泰如[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7 梁开智;;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壮族清明祭祖作为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蔡钟炎;;龙海县年节的祭祀活动[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顾育英;;阅读孩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中国傩俗礼仪文化丛书编辑缘起[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颐柳;清明祭奠在台湾[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周朝宁;梨花风起正清明[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徐闻镜;清明节的传说[N];中国审计报;2003年

4 赵路昌 秦奖清 文海燕;双牌清明综治维护一方平安[N];永州日报;2007年

5 记者 周立;四项举措确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乃林;2008年清明节的文明、平安与祥和[N];辽宁日报;2008年

7 张婷婷;清明节过去都吃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陈正新邋邓柱峰 黄健能 于敢勇 肖欢欢 叶仕欣 通讯员 金利明 梁治荣 李文华 谭扬汉;南粤清明祭祀风俗大扫描[N];广州日报;2008年

9 赵志刚;从良法入手,让清明节回归“清明”[N];检察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力 实习生 张遥;要求各地加强清明节期间草原防火工作[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洪尚郁;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丑平;上巳、寒食、清明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基振;文化视野中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何艳杰;中山国社会生活礼俗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大鹏;我国岁时节日中民族民间体育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佘敏;传统节日文化电视传播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高源;魏晋太庙神主祭祀礼仪制度考[D];山东大学;2012年

4 方琳;两汉的庙祭与墓祭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崔乃新;论宋代白话小说中的市井民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彦龙;甘肃农村春节文化的特点及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江;中国民间面塑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旭瑞;黄陵祭祀:公祭与民祭[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郜彦杰;《东京梦华录》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汤春华;博白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9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59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