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对民国学人西南边疆问题著述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西南边疆 切入点:民国时期 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正民国时期,强邻环伺,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激发起国人对边疆问题的研究与关注,推动了边疆考察与著述风气的兴盛。西南边疆作为中国边疆的一部分,尤其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众多高校云集西南,学人汇集边疆地区,西南边疆问题的研究盛极一时,学人们留下了许多价值重大的著述。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的种种原因,民国史研究是学术界和文化圈的薄弱环节,而中国边疆研究的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strong neighbors, the crisis in the border area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of the times background, inspired the people to stud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rontier issues, and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of the frontier investigation and writing ethos. The southwest frontier area is a part of the Chinese border area. Especiall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Chongqing to the west, many universities gathered in the southwest, the scholars gathered in the frontier areas, and the study of the southwest frontier area was extremely popular.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70s),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weak link in academic and cultural circle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of ideology and realistic environment. And China's frontier research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晓晴;三四十年代西康地区期刊(藏族部分)之述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海洋;林耀华教授与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启龙,邓小咏;20世纪上半叶藏区政治研究评述[J];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4 潘乃谷;抗战时期云南的省校合作与社会学人类学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王晓莉;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瑶族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徐象平;我国近代学术刊物─—《禹贡半月刊》的内容及特点试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2 周德仓;;旧中国藏文报刊大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4期
3 王川;陈寅恪与藏学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马玉华;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牛曲哈莫;试论抗战时期西康宁属屯垦委员会的夷务治理[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茂江;西陲文化院(1937—1945)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聂春燕;20世纪30、40年代开发西北大潮中的边疆教育[D];四川大学;2005年
5 邹志伟;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制度与藏区生态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春梅;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的社会考察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辉;皖南皖北村落社会阶层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06年
8 屈洪斌;20世纪甘阿地区交通演替与社会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9 吴雯;民族志记录和边疆形象[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秦海燕;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民族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显铭;《藏汉大辞典》副主编祝维翰[J];辞书研究;1986年06期
2 尹伟先;藏语文词书编纂简史[J];中国藏学;1995年01期
3 王燕;浅析第三次康藏纠纷[J];民国档案;2003年02期
4 马学良;彝文访古录追记[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5 协饶益西;;近代康区著名政治活动家——格桑泽仁[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6 黄东兰;清末地方自治制度的推行与地方社会的反应——川沙“自治风潮”的个案研究[J];开放时代;2002年03期
7 葛兆光;《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8 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J];史林;2000年03期
9 黄泽;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10 李有义;我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J];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应j;;民族学在云南[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天华;西康建省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春梅;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的社会考察及其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孟显;;宁夏建省前后的城乡市场结构[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赵利峰;;民国时期的澳门博彩公司钩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龙;;“新”的彷徨:民国四川西药商业的资本、经营与市场网络(1930—1940)[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沈乾芳;;明代至民国时期彝族上层女性的地位及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Q靡,
本文编号:1669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66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