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寻找国家”:清末民国时期蒙古地方精英国家认同的演变与形成

发布时间:2018-04-04 21:42

  本文选题:近代国家 切入点:民族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8期


【摘要】: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情感认同,强调超大族群共同体认同的合法性及其作用。国家整合通常要求放弃族群特性,使族群文化边缘化。这恰是引发民族国家内部危机的重要原因。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之下,蒙古精英的国家认同及其行动面临多重选择和困惑,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文章从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与"民族"概念、近代汉族精英的"民族主义"话语以及近代汉人"崛起"的背景出发,讨论和分析了当时蒙古精英的"叙述"结构、国家认同及其行动,展现其复杂性、独特性,以及因此出现的国家与地方危机。
[Abstract]:National political unity and emotional identity, emphasizing the legitimacy and role of super-community identity.National integration usually requires abandoning ethnic identity and marginalizing ethnic cultures.This is precisely the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s the internal crisis of nation state.Under the complicate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action of the Mongolian elite were confronted with many choices and puzzles, showing an extremely unstable situation.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nation" and "nationality" in Chinese history, the discourse of nationalism of the modern Han elite and the "rise" of the Han people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Mongolian elite at that time.National identity and its actions demonstrate its complexity, uniqueness, and the resulting national and local crise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9JJD840002)
【分类号】:K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5期

2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3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4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5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6 张永;国会解散与进步党的分裂瓦解[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7 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朱皓;晚清三次改革得失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邱国盛;从戊戌维新看近代北京、上海的城市互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清末新政——以20世纪初十年的北京新政改革为视点[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2 宋广波;;丁文江科学思想研究论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3 张昭军;;新思潮冲击下的晚清程朱理学[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4 程郁;张和声;;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蓄妾恶俗的态度及其影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耿云志;;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几个问题[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左玉河;;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识体系之尝试[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俊;晚清审判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3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欢乔;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影响及其对策[D];浙江大学;2002年

5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6 祝全永;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略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梁媛;论梁启超的新闻人才观[D];湖南大学;2002年

9 洪太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其社会基础[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慧;试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新特点[J];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2 钱宗范;刘琼芳;;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论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特点[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王文光;李汹;;秦汉时期的汉越民族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马金龙;马建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族际关系研究——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个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甘代军;;西南民族研究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6 杨铭;;近30年来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7 赵晓燕;;略论柔然与中原政权的关系[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何彪;王锴;;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5期

9 张国龙;;关于德宏土司制度几个问题的商酌[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10 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J];思想战线;198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先楞;;陵水县黎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达生;;《古代民族关系论稿》[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邢友德;;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点看法[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4 孙宏年;;20世纪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5 王川;;民国时期西藏地方“边地汉人”研究的学术价值——从任乃强先生对康藏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说起[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关捷;;满族通史[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张英聘;;明代方志四题[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8 钟银梅;;近代甘宁青皮毛贸易中的回族商人[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斌;;从明清黔中田土税赋看贵州民族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丁酉;;论近代我国少数民族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教训[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夫;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白族[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周竞红;少数民族对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4 吴正光;古碑——见证侗寨历史[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通讯员 韩世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趋向多视角[N];光明日报;2006年

6 杨福泉;远去的背影留下了永恒记忆[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 庄电一;西夏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N];光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志研;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在京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记者 赵元君 通讯员 武磊;中国蒙古学·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10 李健彪;回族学会研讨科学发展观在回族聚居区的实践[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3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8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琴;德昂族民族关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2 何生海;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陆宁;论7-10世纪党项崛起的地缘条件[D];河北大学;2005年

4 王小英;民国时期甘肃的回汉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6年

5 刘静;咸同年间云贵地区民族关系简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宋文强;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燕;柔然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09年

8 谢广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王菡;内蒙古自治运动与《蒙古自治办法原则》之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成永娜;乌桓民族关系探析[D];烟台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1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11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