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转型中区域社会风俗变迁的特点——以民国时期东北为例
本文选题:社会转型 切入点:风俗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传统向现代性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之变化。东北地区社会风俗的变迁呈现出发展不平衡态势;多元并存下的变异性;以及外力冲击下的被动性等特点。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s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In this process, the social life in all fields, all levels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The changes of social custom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unbalanced development, vari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ence of pluralism, and passivity under the impact of external forc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10013)
【分类号】:K892.4;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段妍;;民初东北区域社会风气的演变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8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10 刘志飞;朱林;;“和合”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道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炷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邵丽;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文化影响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廖平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韩炳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2期
2 石方;;黑龙江地区的外国移民[J];学习与探索;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岚;张桂元;;东北地区满族的居住习俗[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2 刘朝钊;;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祈雨民俗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3 谭晓钟;;民国时期四川的地方志修纂[J];文史杂志;2011年05期
4 吴孟显;;宁夏建省前后的城乡市场结构[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赵利峰;;民国时期的澳门博彩公司钩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马丽;;清代东北流人方志版本简述[J];历史档案;2011年03期
7 李龙;;“新”的彷徨:民国四川西药商业的资本、经营与市场网络(1930—1940)[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曲晓范;;区域现代化史研究的新成果——王凤杰专著《王永江与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研究》序[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9 沈乾芳;;明代至民国时期彝族上层女性的地位及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吐娜;;民国时期南路土尔扈特、和硕特部的黄教[J];西域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宏维;;文本与权力: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万载地方志分析[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2 黄志繁;邹鸿;;晚清至民国徽州小农的生产与生活——对5本婺源县排日账的分析[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3 熊远报;;北京“水文书”与清代民国时期北京的生活用水买卖权利[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4 韦元斋;韦祯和;;试论水族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5 卞利;;区域社会史和民间文献研究的一次学术盛会——“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综述[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6 钱杭;;用地方数据构筑的区域社会史——萧山湘湖史的数据基础[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7 唐力行;;重构徽州农村基层社会的宗族结构与生活实态——徽州文书《亲逊堂宗祠会议录》的解读[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成波;民国时期的紫云民间武装[N];贵州政协报;2010年
2 崔保新;邓缵先 民国时期的援疆县长[N];西部时报;2010年
3 马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精英: 理解中国从“天下帝国”到“民族国家”进程的钥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记者 肖姗;《南京通史·民国卷》昨在宁首发[N];南京日报;2011年
5 金其;民国时期的创意广告[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李信明;民国时期的辽宁方志地图[N];中国测绘报;2004年
7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8 李智;民国时期兰州的电影发行[N];兰州日报;2005年
9 李建平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叶梅君;青铜峡一八旬老人写就《峡口地方志》[N];华兴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3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4 苏新留;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复旦大学;2003年
5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尚季芳;民国时期甘肃毒品与禁毒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包银山;民国时期土默特旗财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陈尚敏;近代社会转型与甘肃士绅[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虹;近现代社会转型与苏州的城市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2 宋博;民国时期辽河流域农田水利纷争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秦海燕;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民族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萍;试论民国时期东北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912-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杨现华;民国时期杭州典当业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8 张致森;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成都市人力车夫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素碧;民国时期四川典当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23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2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