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黄龙庙会:藏彝走廊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范例

发布时间:2018-04-10 04:35

  本文选题:藏彝走廊 切入点:多元文化空间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摘要】:藏彝走廊是中国三条主要的民族走廊之一,其历史沉积的久远性、民族构成的复杂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空间。这一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展现,就是这条走廊上众多的多民族文化汇聚场所。本文以四川松潘黄龙庙会这一多元文化汇聚场所为切入点,通过对黄龙庙会多元文化生态及其形成历史的探讨,从一个具体的点上展现藏彝走廊文化空间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由此思考在整体上把握藏彝走廊历史文化面貌的可能路径。
[Abstract]:The Tibetan and Yi Corridor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national corridors in China. The historical deposition, the complexity of ethnic composi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forms constitute a unique multi-cultural space.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this multicultural space is the many multi-national cultural meeting places in this corridor.This paper takes the temple fair of Huanglong, Songpan, Sichuan Provi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multicultural ecology of Huanglong temple fair and its forming history, shows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cultural space of Tibetan Yi corridor from a concrete point.And from this thinking on the whole to grasp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Tibetan-Yi Corridor possible path.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星星;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吴同瑞;;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罗小龙,张京祥,江晓峰;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4 何精华;;促进乡镇政府转型 构建惠农型政府[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李昕雅;;农民道德问题之浅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06年04期

7 冯敏;;川西藏区的扎巴母系制走访婚[J];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8 赵志龙;;费孝通的农村工业化思想:一个概念结构视角的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杨晓纯;;西部民族乡农民收入状况考察——以四川省进安回族乡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10 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先耀;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3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管斌;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湖南大学;2007年

8 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沈茂英;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文化学方法论与新文学流派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林淑;高技术企业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初探[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李耀邦;营口市乡镇企业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胡越英;川西B-29“特种工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傅松雪;当代大众文化中的人格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会凯;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家族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长亮;论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D];河北大学;2005年

8 罗正副;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百灵;民国时期岷江上游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郭元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试论藏彝走廊“夷”类人群入唐后的去向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2 陈东;;民国学者对藏彝走廊地区的民族分类研究[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3 袁晓文;陈东;;尔苏、多续藏族研究及其关系辨析[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4 秦永章;;费孝通与西北民族走廊[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李菲;;族群遗产的现代变迁:基于嘉绒跳锅庄的田野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曹大明;;论民族走廊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曾现江;;藏彝走廊的蒙古祖源记忆与传说概论[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郑少雄;康定土司与“藏彝走廊”(上)[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2 徐黎丽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非传统安全视界下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牛锐;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记者 牛锐;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研讨如何促发展保和谐[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先巴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先巴:“和而不同”——建构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当代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2 梁中桂;尔卜羌寨村民的神圣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福佳;藏彝走廊“锅庄贸易”的机制和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仇泳川;大渡河畔的“本地人”与“客民人”丧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勇;云南藏区的民主改革及其社会变迁[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9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729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