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洱茶与布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本文选题:布朗族 + 普洱茶文化 ; 参考:《农业考古》2011年05期
【摘要】:正普洱茶与布朗族密不可分。布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云南独有,是人口不足10万的较少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才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以及保山市等普洱茶文化区。布朗族在普洱茶的茶树驯化、茶叶栽培、种植、加工、品饮、宗教、民俗、人文等方面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Abstract]:Zheng Pu'er t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Brown nationality. Brown nationality is one of 56 nationalities in China, Yunnan is unique, is less than 100000 people, has a long history, hardworking and brave, intelligent. Mainly living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Pu'er City, Linchang City and Baoshan Pu'er Tea Culture District. Brown people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relationship in tea tree domestication, tea cultivation, planting, processing, drinking, religion, folklore, humaniti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文物管理所;
【分类号】:TS971;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英灿;;什么是普洱茶[J];茶叶经济信息;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2 周家瑜;;佤族“魔巴”的文化功能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3 谭宏姣;汉语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新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雷平阳;;普洱茶记(续)[J];版纳;2006年Z1期
5 周红杰,秘鸣,韩俊,李家华,艾田;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茶叶;2003年02期
6 段红星;杨娜;;普洱熟茶与六堡茶的品质比较研究[J];茶叶;2011年03期
7 李林山;;芒堆村寨宗教信仰调查报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7期
8 陈栋;李晶晶;方祥;黄国资;乔小燕;吴华玲;赖兆祥;;广东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群和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J];茶叶科学;2010年06期
9 何平;;试解扶南统治者中的“范”姓之谜[J];东南亚;2005年04期
10 何平;;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与东南亚现代孟高棉语诸民族的形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俞茹;;追寻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的先民——“苞满”、“闽濮”的历史溯源[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海燕;彭友良;黄之镨;杨青梅;李建道;马伟光;;从傣族文化与普洱茶的关系看环境、资源与人文的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丽华;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3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冬英;普洱茶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6 李洁;临沧地区佤族百年社会变迁[D];云南大学;2001年
7 周智生;商人与近代中国西南边疆社会[D];云南大学;2002年
8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刘振宇;初民社会法的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Z{柯;《司岗里》文化符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宋伟;黑砖茶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余扬;云南佤族银饰艺术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公亮;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5 陈金华;普洱茶饮料加工工艺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郭迪菲;云南旅游购物商品的设计和开发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丁玲;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胰酶活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克梅;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龚恕;普洱茶多酚提取分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军;王洪波;;普洱茶还没能凸显自己的文化——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石昆牧访谈[J];普洱;2006年02期
2 孙凌风;;初识普洱茶膏[J];茶.健康天地;2010年10期
3 黄桂枢;;论普洱茶与布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J];农业考古;2011年05期
4 许文舟;;普洱茶[J];广东茶业;2007年01期
5 车智洁;;普洱茶的价值[J];中国品牌;2009年03期
6 木霁弘;;《普洱茶文化辞典》前言后记[J];普洱;2006年03期
7 郑子语;;央视一说茶,普洱就发笑[J];普洱;2011年01期
8 普迩;;普洱茶人引领深圳姐妹茶意生活[J];茶.健康天地;2011年03期
9 郑永军;;语录10年[J];普洱;2011年Z1期
10 孙琳;杨凯;;在空白点上做文章——谈普洱茶图书的出版[J];出版广角;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思久;;布朗族农村公社的形成和特点[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2 勾昆;;普洱茶热百业兴[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3 卢祺义;;引导“普洱茶热”理性发展[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4 黄辉;;专业茶人预测普洱茶未来五年走势[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5 壹赵子;;天堂杭州流行冬饮普洱茶[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6 杨鹤书;;布朗族怒族家长制家庭公社发展类型的比较[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7 朱红;高松;;布朗族、傈僳族学生的颜色偏好及其对汉语阅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林仲贤;张增慧;丁锦红;傅金芝;;汉族、基诺族及布朗族7-9岁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史荔;姚宇峰;史磊;褚嘉yP;;西南6个少数民族群体HLA单倍型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10 肖芒;;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的嬗变[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华庚;第二届布朗族发展论坛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2 郭金灿;施甸开发布朗族文化旅游圈[N];云南日报;2006年
3 许文舟;布朗族的特色菜[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冯巧妹;布朗族文化构成及走向[N];云南日报;2000年
5 董国平;流光溢彩《金布朗》[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熊丽;玉帕新委员:把祝福带到北京来[N];经济日报;2009年
7 解学来;岩保一家[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本报通讯员 李建国;大中村三年大变样[N];云南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马志祯;金平布朗族综合扶贫项目工程接近尾声[N];红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任维东;布朗族生态博物馆落户西双版纳[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郗春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金裕范;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及储存年限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杨栋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付爱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色彩设计[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o}恋;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艳;普洱茶抑制膳食脂肪吸收功效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彭强;普洱茶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周燕;普洱茶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云南大学;2010年
4 黄婷;中国普洱茶出口日本的品牌营销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雪婷;普洱茶毒理学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方成刚;普洱茶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胡雪婷;普洱茶毒理学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付秀娟;普洱茶发酵优势微生物、酶与主要功能物质关系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9 季峻;QC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陈金宝;云南汉族、布朗族、傣族和哈尼族四个群体HLA-G基因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59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5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