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会馆碑刻资料的历史价值——基于17~20世纪广西经济移民活动的分析
本文选题:商业会馆 + 碑刻资料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会馆是商人的驿站和外交使馆","是促进商品经济繁荣的民间力量"。清代至民国,商人在广西共修建了260多个会馆,同时留下了大量的修建记事碑、捐助碑、约定碑等。这些碑刻资料属于典型的民间文献。由于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非常缺乏民间商业活动的记载,所以这些碑刻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分类介绍了这些资料的内容、表现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了与广西经济移民活动有关的历史信息,论述了城镇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保护会馆及其碑刻资料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Abstract]:"The guild hall is the post and diplomatic Embassy of the merchants", "is the folk force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merchants built more than 260 guilds in Guangxi, and left a large number of monuments built, donated monuments, and agreed monuments. These inscriptions are the classical folk literature.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heavy agriculture and suppression in China, It is very short of the records of folk business activities, so these inscriptions are of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ocument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aterials,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migration activities in Guangxi,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urban moder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guild hall and its inscription material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人文强桂工程”课题“清代以来中越边区经济开发与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政府与民间力量比较研究”(批文:桂财(2005)111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类号】:K29;K87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翔珠;;论清代广西司法对少数民族民间习惯的认可[J];比较法研究;2010年03期
2 韦顺莉;;乡土秩序中壮族土司的社会地位与作用——以广西大新县境原土司为例[J];创新;2009年08期
3 张再林;;略论宋代游宦文人对广西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J];东方丛刊;2007年03期
4 韦晖;;《大学语文》教学与地域文化融合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5 罗树杰;论壮族土民田地所有权的确认——壮族土司田地契约文书研究之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何华军;广西历代石刻档案述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晖;;广西土官“汉裔”认同过程:以泗城岑氏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韦顺莉;;论壮族土司社会中汉堂流官的社会作用——以广西大新县境原土司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9 黄振南;;广西缘何成为太平天国策源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李莲芳;;碑刻:古代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文献形式——以宜州地区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金凤;;岑毓英“汉裔情结”探因[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雪梅;;中国古代碑刻中的教育法律信息[A];理性与智慧:中国法律传统再探讨——中国法律史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李雪梅;;从告示碑看光绪年间的主要社会问题[A];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覃慧宁;一个“中间圈”的“世界”[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蒋俊;帝国边陲:桂西土司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黎瑛;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祥学;壮族地区人地关系过程中的环境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侯宣杰;西南边疆城市发展的区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农艳红;广西濒危档案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黎日萃;近代广西边防建设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探究(1885~1911)[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国栋;清代中期婚姻终止的法律规定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成春;现代化进程中的壮族继承习惯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林庆;明清广西社会发展中的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明;广西特色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徐艳萍;唐宋时期湘桂交通走廊与湘桂毗邻地区发展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梁刚毅;近代广西民族间的对外经济交往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邕江;;广西简史[J];广西地方志;2006年03期
2 龙寻;;广西的历史发展和变迁[J];文史春秋;2008年12期
3 盛加让,许家康;一部有特色的综合性年鉴——《广西年鉴》(1987年卷简介)[J];学术论坛;1988年01期
4 唐凌;;贺州商业会馆历史考察报告[J];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盛加让;《广西经济年鉴》编纂工作正在进行[J];学术论坛;1985年02期
6 黄滨;近代滇黔鸦片与广西烟土商路[J];学术论坛;1992年05期
7 王蓉贞;;纪念《广西年鉴》创刊十周年[J];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年04期
8 许家康;;《广西年鉴》十年回顾与展望[J];年鉴工作与研究;1994年04期
9 盛加让;研究广西经济的好工具——《广西经济年鉴》(一九八五年)简介[J];学术论坛;1986年01期
10 萨兆为;京都会馆载春秋[J];城市问题;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雅丽;;大栅栏地区会馆特色及其作用之考察[A];北京建都8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多学科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研究——“山西区域社会史”学术讨论会综述[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黄浙苏;;论妈祖信仰对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作用[A];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滨;“无东不成市”的历史考察(五)[N];广西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1861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6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