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从国际视野看丝路青海道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8-05-13 18:29

  本文选题:历史交通地理 + 青海道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卡约文化时期,北方草原之路支线已深入青海境内。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赛琉古王国对促进欧、亚、非三大洲世界性交往做出过杰出贡献。前3世纪中期至前2世纪末,中亚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大夏)可能已通过青海道与中国贸易往来。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安息帝国与汉帝国的崛起促使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但汉政府"隔绝羌胡"的政策使青海道失去了国际通道的功能。公元3世纪初至7世纪初,由于萨珊波斯的经营与中国各政权的重视,联系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仍畅通无阻。4至6世纪,在吐谷浑的经营下,青海道成为中国南北与域外联系的最重要的国际通道。7世纪至9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吐蕃帝国与大唐帝国的崛起使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极度繁荣。这时在吐蕃的控制下,青海道在连接中国南北与西域、中亚乃至西亚的交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9世纪末至13世纪初期,由于大国崩溃、小国林立,丝路东西两段俱走向衰落。不过北宋时期,青海凭借地缘优势,仍为沟通西域与中原的重要的国际通道。13世纪初期至15世纪初,在丝绸之路一度复兴的背景下,青海道地位下降,但仍为中西往来的通道。15世纪以后,由于丝路东西段沿线均战乱不已,青海道随整个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衰落。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Kayo culture, the northern grassland road branch has penetrated into Qinghai. From the 6th century BC to the middle of the 3rd century BC, the Persian Empire, the Alexander Empire and the Seleucus Kingdom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motion of three continents, Europe, Asia and Africa. From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two centuries, the Greek state of Central Asia, Bakht (Great Summer), may have traded with China through Qinghai Road. From the 3rd century BC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3rd century AD,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the rest Empire and the Han Empire promoted the smooth passage of the Silk Road, but the Han government's policy of "isolating Qiang Hu" made the Qinghai Road lose its func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channel.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3rd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7th century, due to the operation of Susanpos and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China and Central Asia, the Silk Road, the main road of transportation in West Asia, remained unobstruc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7th century. Qinghai Dao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hannel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and outside China. From the 7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9th century, the rise of Arab Empire, Tubo Empire and Tang Dynasty made the Silk Road across Eurasia extremely prosperous. At this time, under the control of Tubo, the Qinghai Road sti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ffic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Central Asia and even Western Asia. From the end of the 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3th century, the great powers collapsed and the small countries were crowded.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 of the Silk Road are on the decline. However,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Qinghai, by virtue of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was still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hannel betwee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15th centu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vival of the Silk Road, the status of Qinghai Road declined. However, after the 15th century, the Qinghai Road declined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Silk Road.
【作者单位】: 天水师范学院;
【基金】: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0YJC770075
【分类号】: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年04期

2 许新国;都兰吐蕃墓出土含绶鸟织锦研究[J];中国藏学;1996年01期

3 祝启源;U厮Up政权对维护中西交通线的贡献[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4 许新国;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5 赵俪生;明朝的西域关系[J];东岳论丛;1980年01期

6 夏鼐;;近年中国出土的萨珊朝文物[J];考古;1978年02期

7 夏鼐;;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8 杨作山;;北宋时期秦州路考略[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宝山;[N];中国文物报;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刘晓燕;;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J];沧桑;2008年03期

3 牟雪松;;浅析吐谷浑在中西交通史上的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4 郑炳林,王尚达;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J];中国藏学;1996年04期

5 张亚莎;;马图形·“风马”·战神格萨尔——由西藏岩画“马图形”所引发的思考[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6 兰本加;;西戎沿革及吐蕃后裔习俗考略[J];中国藏学;2010年04期

7 郑炳林;《沙州伊州地志》所反映的几个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6年02期

8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商业贸易市场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4年01期

9 赵晓星,寇甲;西魏—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史姓[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10 霍巍;;西域风格与唐风染化——中古时期吐蕃与粟特人的棺板装饰传统试析[J];敦煌学辑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晓星;寇甲;;西魏至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史姓[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康柳硕;;波斯萨珊银币在中国西北地区流通的若干问题[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翁善珍;;内蒙古地区丝绸之路的物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5 康柳硕;;甘肃境内出土的丝路外国和西域钱币综述[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6 吴振强;王金(钅卢);;谈东丝绸之路及其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军;甘南多元宗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程义;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婕;唐代花鸟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海;唐代西域丝绸之路新北道体育文化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轲;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元琨;十六世纪西北边政危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彦姝;十六国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2004年

5 刘艳;东晋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2004年

6 王蕾;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秦红卫;南北朝时期中西陆路贸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邵菁菁;北魏平城时期三具木棺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李宗俊;唐前期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梁海萍;明永乐年间与西域诸国通贡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友惠;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J];敦煌研究;1983年00期

2 贾应逸;;新疆丝织技艺的起源及其特点[J];考古;1985年02期

3 夏鼐;;中国最近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7年02期

4 夏鼐;;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J];考古学报;1963年01期

5 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74年01期

6 周谷城;;萨珊朝波斯[J];历史教学;1956年10期

7 周伟洲;;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J];文博;1991年01期

8 武敏;;新疆出土汉——唐丝织品初探[J];文物;1962年Z2期

9 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J];文物;1992年09期

10 顾吉辰;;北宋时期中西交通考述——兼述吐蕃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西藏研究;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丝绸之路陇右南道甘肃东段的形成与变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周菁葆;;古代丝绸之路音乐舞蹈钩沉[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苏海洋;雍际春;;丝绸之路青海段交通线综考[J];丝绸之路;2009年06期

4 黎海南;马鸿良;郦桂芬;;丝绸之路城址起源与丝绸之路变迁[J];甘肃科技;1997年06期

5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的西传[J];科学大观园;2008年21期

6 樊保良;;回鹘与丝绸之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王旭送;;《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评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4期

8 吴宪;;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隶士绅文化心态的演变[J];东方论坛;2010年02期

9 金毅强;;英语标点符号的系统性演变——15世纪到18世纪末[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白云;;20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表“外貌形状”类词汇演变研究——以《国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生;;在“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刊[C];2004年

2 ;三枚钱文不识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3 陈国灿;;唐西州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4 康柳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开馆暨钱币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5 齐东方;;交流的价值——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丝绸之路文化新园林——兰州碑林[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7 纪宗安;孟宪军;;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阳生;;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境内区段)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万明;;试论明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变迁——从葡萄牙耶稣会修士鄂本笃自陆路来华谈起[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唐雨良同志在全国第三次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佳平;壁垒挡不住丝绸之路[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吕娟;亚欧陆路连接已现雏形[N];中国交通报;2007年

3 记者 张亚武;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N];洛阳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文;丝绸之路投资论坛昨开幕[N];西安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谋求发展共赢 再铸丝路辉煌[N];西安日报;2006年

6 冽玮;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景点初定[N];西部时报;2007年

7 李勇锋;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进展顺利[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 张梅颖;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N];人民日报;2008年

9 记者 伍斌;丝绸之路:月牙莫高缠绵唯美[N];解放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周海霞;巴州是丝绸之路上的“异彩明珠”[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5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宋晓云;蒙元时期丝绸之路汉语言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8 曾路;广东区位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国伟;走向宪政[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灵;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春艳;战后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D];天津大学;2006年

4 夏艳霞;论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学波;论美越地缘政治与美越关系(1945-1969)[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汪海鹰;南路边茶及“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昌都部分)茶俗文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冯晖;阿富汗战争对中国西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8 蓝强;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孙军;苏军出兵阿富汗与中南亚地缘政治新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兰星;宗教改革与欧洲婚姻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84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84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