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仪式叙事中粤西年例的变迁与当代意义——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6 22:08

  本文选题:粤西年例 + 文化变迁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摘要】:年例习俗是粤西文化的重要符号。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年例仪式的变迁及其当代意义进行阐释。当代年例仪式的传承、变迁体现了岭南文化共性和粤西文化个性的融合,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紧密相关。民众在年例信仰仪式中"情"远大于"怵",表现出从容自信的心态及"行善"的利他精神。年例筵席的兴盛是年例仪式的拓展与延伸,标志着年例的功能由注重宗族的纵向联系(与祖先的联系)转变为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现实社交圈的联系)并重。年例中狂欢精神的凸显使社会、群体、个人在剧烈变迁中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年例仪式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传统民俗传承可互动共生。
[Abstract]:Custom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western Guangdong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uses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ory to explain the change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 annual ritual. The passing on of the ritual of contemporary years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commonalities of Lingnan and the cultural individuality of western Guangdong,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eeling" is far greater than "fear" in the annual ritual of belief, showing a calm and confident attitude and altruistic spirit of "doing good". The prosperity of the feast is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annual ritua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annual example has changed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ongitudinal connection of the clan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ancestors) to the vertical connection and the horizontal connection (the connection of the realistic social circle). The highlight of carnival spirit makes the society, group and individual in harmonious balance in the drastic changes. The practice of the ceremony proves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folklore inheritance can be interactively symbiotic.
【作者单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
【分类号】:K8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论土家族丧葬的狂欢精神——以娱神仪式为例[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正河;中国牧区村庄决策权研究——以新疆和甘肃为例[J];管理世界;2004年01期

3 徐维群;中国家族企业管理信任观剖析[J];管理现代化;2005年01期

4 杨渝东;两个苗族村落的权威结构[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5 杨峰;试论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基础——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J];河北法学;2005年04期

6 张健;壮族村落家族文化及其现代化[J];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韦书觉;;方法与问题——以农村民事纠纷的分析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洪晓;大众文化的狂欢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9 陈绪新;信用理念诠释与价值建构的生态学视野[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10 乐章,陈璇;城市居民的社会安全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育琴;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兵;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缪仁炳;温州、关中两地创业倾向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5 秦琴;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6 杜林致;认知归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性[D];南开大学;2002年

7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8 陈红;知识创新导向的组织知识网络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李游;从无讼到恢复性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金胜;“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红;广东民间文体形式在大型团体操表演中应用的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3 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陈明义;嬗变的村庄[D];福州大学;2003年

5 赵亮;多重镜像下的精神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仁勇;我国家族企业经营者信任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张荣;从理性选择到感性体验[D];吉林大学;2004年

9 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D];重庆大学;2004年

10 陈华;清代江西运漕及其负担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3 童恩正;中国古代的巫[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利群;张洁;;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凉山彝族家支尔普文化变迁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刘琼;;从民族政策演变看土家服饰的文化变迁[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秀梅;;从柯尔克孜宗教信仰谈其民族文化变迁[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李晓斌;杨晓兰;;国家意志与云南文化变迁特点——以1949年至1960年间的变迁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00期

5 马竞淤;;满族姓名历史演变初探[J];满语研究;2011年01期

6 李晓斌;王燕;;云南近代工业化进程对文化变迁特点的影响[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7 何晓薇;;满族传统文化变迁情况调查[J];满族研究;2010年04期

8 邹s,

本文编号:1898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98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