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苏士绅与地方志编修
本文选题:明清时期 + 江苏 ; 参考:《中国地方志》2010年09期
【摘要】:明清时期,江苏士绅鉴于方志编修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方志编修,促成了方志编纂热潮的出现。士绅参与修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多名士绅合力修志,二是个人独立修志。士绅合力修志是明清时期地方综合性志书编纂的通行模式。有些名望较高的士绅尽管没有直接参与志书编修,但也为志书编纂出谋划策。士绅不仅积极参与志书的具体编纂,还主动捐款支持志书编修。参与修志的士绅层次不同,角色分工也有所不同。士绅通过编修方志,建构地方价值观念与道德评判体系。
[Abstract]: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gentry of Jiangsu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compiling them. There are two main forms of gentry's participation in the practice: one is the joint efforts of many gentry, the other is individual independent. The gentry's joint efforts to revise records was the prevailing mode of compiling local comprehensive chronicl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ome high-profile gentry, although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annals, but also for the compilation of advice. The gentry not only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hronicles, but also actively contributed to support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hronicle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gentry and the division of roles are different. The gentry build up the local values and moral judgment system by compiling the local chronicles.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6号苏兴大厦省地方志办公室;
【分类号】:K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山;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二难困境——晚清专利与官利制度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方立军;;试论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者的防务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唐雪梅;赵海林;;社会资本视野下的乡村政治精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刘道胜,朱昌荣;明代徽州方志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汪乾;;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源起与成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杜夕如;;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水系意象——以《华夏集》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章昕;;《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史长编》及《中国戏曲通史》著者治学方法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刘业兴;陈绪敖;;试论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之历史地位[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9 秦海滢;论明代乡村教化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10 王雪梅;;考据孟学的演变与成就[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3 包蕾萍;;青少年偶像:结构性力量视角下的建构与博弈[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王杰;;第十五章 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5 朱康有;;《明儒学案》中的“实学”意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晓东;;明代监阁体制探赜[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张文生;;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夏刚;;学政与清代学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巍巍;真实与扭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鹤;《国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李云;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春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吴辉;中国纸媒广告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观(1979~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李德瑞;学术与时势:对作为公共学术运动的中国大陆乡村政治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考察(1990-2000年代)[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任珊;章太炎与新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9 林志森;基于社区结构的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凡;天朝大梦的破碎—晚清藩属体制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世宽;民国期间晋西北一贯道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慧棋;中国农村经济精英回归对村庄政治秩序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美玲;试论赵翼诗歌性灵与学识兼取的特色[D];湘潭大学;2009年
5 林若染;论李贽思想的崇儒实质及其文学观[D];华侨大学;2009年
6 张爽;“西园雅集”之争与中国美术史方法论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7 吴晓辉;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穷极文士情态”[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鲁靖康;清代伊犁屯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范瑞婷;抗战时期“驼峰”航线与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D];广州大学;2009年
10 李超君;“文革”期间大众政治心理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英德;;“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J];戏剧艺术;2010年01期
2 梁申威;;“下笔已千秋”[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2期
3 李雄飞;;“西调”市井题材略论[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4 瞿建慧;;湘赣方言深臻曾梗摄舒声开口三(四)等韵读同一等韵现象考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肖任飞;张芳;;“什么”非疑问用法的演变和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叶兆言;;古邗沟上说扬州(上)[J];中国名城;2010年03期
7 姜异新;;历史研究中的“文体”和“问题”——梅尔清访谈录[J];粤海风;2010年01期
8 佚名;;明清时期皇帝如何吃饭[J];政府法制;2010年02期
9 高近;靳焱;;《三州辑略》版本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邹立波;;从土司封号看嘉绒藏族土司与宗教的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绪平;;养生的科学性[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建新;高燕;;余东明清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浅析[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3 雍振华;;“牌科”小议[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4 李建强;彭勇;周海亮;;“三流合一”在江苏烟草商业系统的构建[A];中国烟草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草案初定 总投资或超2万亿[A];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6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7 王明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8 郭戈;;李廉方论方志与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9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10 董兴艳;;孤本文献《八闽学政》简介及作者考证[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杨;洪云龙要求切实做好年鉴编纂和地方志编修工作[N];大理日报(汉);2010年
2 蒲永能 张仕文;威震川陕苏区的红军女将[N];解放军报;2010年
3 刘绍辉;北京小汤山打造温泉会展经济区[N];中国贸易报;2010年
4 刘国庆 复旦大学历史系;风自东南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锦华;大同城墙再展雄姿[N];大同日报;2010年
6 李茂盛;一方之全史 民族之国粹[N];山西日报;2010年
7 市政协 杨维发;做好文史工作 服务科学发展[N];芜湖日报;2010年
8 路遥东 李巍;永年广府去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N];邯郸日报;2010年
9 东流 王琴;农村“年味”融入城市[N];无锡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潘衍习;让中华古籍薪火相传化身千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毅;明清天津盐业研究(1368-1840)[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杨建庭;税关与商品流通[D];南开大学;2009年
4 林红状;清代中期重庆的牙行[D];南开大学;2009年
5 李俊丽;天津漕运研究(1368~1840)[D];南开大学;2009年
6 邵侃;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蔡志荣;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梁明武;明清时期木材商品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韩春平;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明清时期皇家墓葬建筑文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张新美;中国明清时期的招幌设计[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王佳;南琶与北琶之比较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4 白洁;明清山西戏台与中路梆子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马思源;明清漆器制作工艺及其生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叶晓捷;士绅视野中的清末经济改革[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金龙;明清家训中的经济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由林鹏;明清辽宁地区纪念性祠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屈军卫;明清时期名宦与名宦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张玉娟;明清时期乡贤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0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93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