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20世纪初年西藏历史研究中学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3 19:49

  本文选题:西藏 + 历史研究 ; 参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国史学的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动,以"史界革命"相号召的"新史学"渐成主流。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西藏历史研究也于此时启动,体现了现实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在历史思想方面实践传统的藩属话语体系向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变,在西藏历史研究文本中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得以初步确立。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nationalism became the main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lso changed, and "New historiography", which was called "History Revolution", gradually became the mainstream. The study of Tibetan history, which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times, also started at this time, which embodies the political appeal of the reality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the nation and nation. In the aspect of historical thought, the traditional vassal discourse syste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discourse of the modern nation state. The concept of modern nation-state has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in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Tibe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2 ;西藏[J];西部大开发;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志亮;;试论中越宗藩关系的基础[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贺t$;晚清中国社会关于中国与琉球关系的认识——以《申报》为主要考察对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9期

3 柳岳武;;中国传统宗藩体制述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魏晓锴;;浅析中越宗藩关系建立的文化基础[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张宏年;;清代藩属观念的变化与中国疆土的变迁[J];清史研究;2006年04期

6 柳岳武;;传统与变迁——康乾盛世下的宗藩体制[J];人文杂志;2009年02期

7 张建辉;;清代生息银两制度与中朝关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法武;外力冲击下的中琉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机像;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志亮;近代中越宗藩关系蠡测[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颖;试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动因[D];延边大学;2008年

4 宋凡;天朝大梦的破碎—晚清藩属体制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魏晓锴;中法越南交涉中的文化冲突[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聂金凯;袁世凯在朝鲜的活动与近代中朝日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田秀娟;清前期越南人入华避难事件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红;十九世纪中越宗藩关系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超;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言行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芳川;“华夷秩序”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谢景芳;“三王”、续顺公所部“隶旗”考辨[J];北方论丛;1996年06期

3 谢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4 杨泽伟;近代国际法输入中国及其影响[J];法学研究;1999年03期

5 包文汉;清代“藩部”一词考释[J];清史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凡;;天朝迷梦的破碎——西方列强对晚清藩属体制的冲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2 丁守;左玉河;;丁守和:康生诬陷我“利用历史研究反党”[J];文史参考;2011年09期

3 李世安;;世界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历史学科发展的方向[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4 李艳玲;;历史研究所纪念孙毓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04期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贺信[J];海交史研究;2010年01期

6 苗勇忠;;重要的是探究精神——试论高校素描教学思维模式及实验性对策[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7 杨晓;;历史证据、历史建构与历时变迁——仪式音乐研究三视界[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8 李峰;;评述左翼电影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崔亚强;;“杂史可废乎?”——对《一士类稿》的重新体认[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10 王彬彬;张芳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杨恺同志在首届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3 叶飞;;谈新四军历史研究[A];铁流——老战士回忆在新四军的日子里(第一集)[C];1999年

4 ;在沪新四军老战士聚会纪念抗战胜利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二届年会昨举行[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5 陈良宇;;夕阳彩霞映犹红——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的贺词[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3年

6 陈扬;;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纪念特刊[C];2002年

7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8 张秋妹;;历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档案馆藏的再构架[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延华;;垂虹桥历史探渊与保护修缮[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后记[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选杰 秦洁;“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举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 瞿林东;谈谈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N];人民日报;2011年

3 王思治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历史研究要有自己的理论支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纪明 实习记者 曾江;信息技术为中国历史研究带来新机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叶帆;坚持历史研究的正确方向[N];人民日报;2009年

6 吴必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科学技术与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四川大学教授 王东杰;历史研究是算账?[N];南方周末;2010年

8 陈恒 陆路;多维视野下的历史研究——跨学科历史杂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 付毅飞;“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10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陕西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会长 杨尚勤;努力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新局面[N];陕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建民;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潘如龙;当代中国石油供应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余丰;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厦门湾的历史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6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8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时传霞;历史研究的现代化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3 范牡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研究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白一淼;我国早期医学电化教育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滕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胜;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莉;二十世纪中国学习国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孟永恒;精神障碍者危害社会行为的刑事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任庆银;西安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4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094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5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