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1927年—至今)

发布时间:2018-09-06 11:27
【摘要】:棚户区是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它似乎伴随着城市而生,伴随着城市而长。近年来,棚户区作为一个能深刻反映社会底层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对象,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卢汉超、陈映芳等学者,从历史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等出发,注重棚户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研究。 本文从空间视角进入棚户区研究,以城市更新与空间变迁双重维度展开,注重阶段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整体分析与区域分析相结合。在深刻分析城市贫困理论与城市居住空间理论基础上,围绕棚户区的空间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从建国以前、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后三阶段展开棚户区研究。 全文总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包括了问题的提出——兼论多重视域下的棚户区研究,,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关于棚户区研究若干问题的说明。 第二章是建国以前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以上海的时代背景为前提,分析了上海市棚户区产生与发展的空间过程,并从行政空间、城市政策、两次战争、商业分布探讨了对棚户区空间变迁的影响。 第三章是建国初期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主要从两个时段展开研究:一是棚户区初步改造时段(1949—1957),包括棚户区改造的二种类型、居民的三种变化;二是棚户区稳步扩展时段(1958—1977),包括行政空间、城市政策两方面。 第四章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先是从80年代、90年代论述了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过程,再是从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产业布局、房地产开发分析了与棚户区改造的关系,最后是对2000年上海市棚户区分布现状了作一个分析。 第五章是比较视野中的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包括了市内其它住宅类型的比较,如与石库门、高档住宅的比较;市外则是以国外贫民窟与国内棚户区的比较。 第六章是结论。分别从建国以前、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以后三个阶段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等。
[Abstract]:Shantytown is a long-standing social problem, it seems to accompany the city and long-growing. In recent years, shantytown, as a research object which can deep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bottom and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holars. Such as Lu Hanchao, Chen Yingfang and other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focus on the daily life of shantytown resident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into the shantytown research, urban renewal and spatial change of the dual dimens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stage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verall analysis and region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of urban poverty theory and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theory, the research on shantytown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stages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ound the spatial changes of shantytown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ltogether: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t also discusses the research of shantytown under the multi-view,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analysis fram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explanation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shantytow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changes of Shanghai shantytown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hantytowns in Shanghai,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administrative space, urban policy, two wars and commercial distribution on the spatial changes of shantytown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changes of Shanghai shantytow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earch i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wo periods: one is the initial reconstruction period of shantytown (1949-1957), including two types of shantytown reconstruction and three changes of residents, the other is the steady expansion period of shantytown (1958-1977),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space and urban policy. The fourth chapter is a study on the spatial changes of shantytowns in Shanghai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First, from the 1980s to the 1990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the spatial change of Shanghai shantytowns,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ary government's three-level management, industrial layou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antytowns. Finally,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hantytowns in Shanghai in 2000. The fifth chapter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patial changes of Shanghai shantytown. It includes the comparison of other residential types in the city, such as the comparison with Shikumen and high-grade housing,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foreign slums and domestic shantytowns outside the city.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ree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9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颖;;筑起广厦千万间——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新邱区侧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1年08期

2 ;精彩世博,多彩长宁 迎世博长宁科普文化景观巡礼[J];科学生活;2009年12期

3 女真;;深水炸弹[J];青年作家;2011年07期

4 东天;;平房富翁[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5 崔彦;;房屋大战总算熄火了[J];翠苑;2011年04期

6 艾灵;;“棚户区高考状元”的奋斗之路[J];意林;2011年19期

7 马乾;;新妆靓米东[J];回族文学;2011年05期

8 赵伟强;殷晶晶;;慈济大爱 根植齐鲁——徐夫京履行社会责任纪录[J];城市开发;2011年12期

9 孙晓杰;;诗三首[J];绿风;2011年03期

10 杭小夕;weekee;;匿名的宝贝[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泽瑞;容舒楚;柴瑶;张嵩迎;孙潇;;棚户区居民决策影响因素探究——以济南市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鹿斌;胡仁明;;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研究[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董雪红;宋晓艳;鹿斌;杨叶虹;张朝云;赵耐青;周丽诺;李益明;朱禧星;胡仁明;;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达标分析[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鹿斌;闻杰;宋晓艳;董雪红;杨叶虹;张朝云;赵耐青;叶红英;牟波;陈凤玲;刘瑜;沈烨;王宣春;周丽诺;李益明;朱禧星;胡仁明;;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董雪红;宋晓艳;杨叶虹;鹿斌;张朝云;赵耐青;周丽诺;李益明;朱禧星;胡仁明;;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黄建平;;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研究[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宣国富;;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鹿斌;杨叶虹;宋晓艳;董雪红;张朝云;赵耐青;周丽诺;李益明;朱禧星;胡仁明;;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成茜;陆大江;;上海市2型糖尿病流行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探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赵渺希;;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敏;贾玉英就加快棚户区回迁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N];承德日报;2008年

2 李晶钰邋记者 王履臻;新一轮棚户区改造10项目开建回迁房[N];哈尔滨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孔祥品;太平街棚户区南山路中段 拆迁改造启动[N];蚌埠日报;2008年

4 实习生 刘佳 记者 成玉;我市召开优化棚户区回迁楼建设环境大会[N];承德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思波;确保棚户区居民如期回迁[N];抚顺日报;2008年

6 记者 郑娜;太原棚户区改造:今年启动31个片区[N];发展导报;2008年

7 赵新慧;半年棚改面积相当过去十年总和[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刘斌;乌马河区棚户区改造“三先三后”[N];黑龙江日报;2008年

9 张玉林 记者 刘向华 王晓丽;棚户区和旧小区改造双管齐下[N];吉林日报;2008年

10 魏静;林业棚户区改造松江河工程竣工[N];吉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付磊;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戴晓燕;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鹿斌;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2型糖尿病者慢性并发症调查[D];复旦大学;2006年

5 董雪红;微循环障碍和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眉军;上海市棚户区空间变迁研究(1927年—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靓;抚顺市棚户区改造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王玉娜;基于系统动态学的棚户区改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黄荣;西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冯先明;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与实践[D];郑州大学;2010年

6 武威;工矿棚户区改造及其绩效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雪梅;兰州市市属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问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芳;长春市棚户区改造外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9 王培洁;山西省煤炭企业棚户区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郎丁;济南棚户区回迁安置住宅套型精细化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6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26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