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西藏民俗传播方式
[Abstract]:The positive concept analyzes the spread of folklore.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emphasizes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folklore lays emphasis on vertical inheritance. Folklore communication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folklore and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communication" in folklore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so folk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folklore. Because folklo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heriti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this is a way of spreading folklore, that is, inheritanc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folklore is a dynamic one.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西藏民族学院青年项目《西藏民俗传播方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MYQ03
【分类号】:G206;K8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俏萍;周叮波;;端午节习俗的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王洪杰;东北方言与关东文化关系摭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胡娟;王凯珍;;从民俗到体育:龙舟竞渡的缘起及现代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02期
4 古怡,周丽娅;解读西兰卡普织锦的文化特征[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刘锦春;仪式、象征与秩序[D];南开大学;2005年
3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4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衍军;唐代节俗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张彩丽;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的节日描写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谢科;论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惠英;中元节民俗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文诺;论春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发展态势[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夏婷;西藏报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宋嵋;传统节日文化与山东节庆旅游资源开发[D];山东大学;2006年
8 邓娜;审视中国传统春节的视觉艺术创造[D];西南大学;2007年
9 蓝巧燕;布努瑶“祝著节”的文化内涵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学山;先秦至隋唐时期传统节日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春;;雷州半岛民俗文化及其现代意义[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段永升;;从“勾鞋弹烟锅”看关中的民俗文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发贤;;论固始汗进军西藏之谋略[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杨晓纯;;国内关于西藏世居穆斯林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张秀丽;;雷州石狗民俗文化探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虞自求;;推进地域民俗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关系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战争史为例[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7 伯戴克;杨铭;方琳;;拉达克政权的衰落[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8 扎洛;;“披楞”琐议[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9 邱国珍;;温州侨乡的民俗学解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任玉贵;;光华社火古羌风[J];群文天地;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太;;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2 吴文涛;;门头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3 莫高;;杭州古都民俗研究与旅游纵横开发[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王岗;;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总报告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整合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C];2007年
5 冯传礼;;沿淮民俗文化掠影[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6 袁懋栓;;在“北京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代序)[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7 石建军;;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王川;;民国时期西藏地方“边地汉人”研究的学术价值——从任乃强先生对康藏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说起[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曹琳;杨洁;;猪之祭[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玉平;;论贵州“民族文化村”——以布依族为中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晓虹;廖东凡系列丛书全景展示西藏民俗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杨彦华;一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笔记[N];中山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耿 特约记者 黄青文;保亭民俗文化绽放绚丽色彩[N];海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靳淑敏;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N];陇南日报;2008年
5 王U,
本文编号:2266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26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