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断裂与文化自觉:越南瑶族民间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以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撒祥村为例
[Abstract]:When the Yao nationality migrated from China to Vietnam, it also brought to Vietnam the folk documents such as Shan Bang, Pan Wang Da GE, zu Tu, Jia Xian Shan, Jing Shu and so on. After the 1970s, the folk literature of the Vietnamese Yao nationality gradually disappeared.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of Laojie Province has take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folk documents of the Yao nationality by combining the measures of "the government scholar and the Yao villagers", thus effectively containing the crisis of the rup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Yao nationality. It has successfully realized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Yao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科研合作项目《中越跨境瑶族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麻国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转型和发展[J];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2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婷;钟林生;陈田;袁弘;;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2 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3 刘晖;民族旅游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石焕ul;庄志民;;文化交往视角下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以安徽龙岗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李维云,张跃西,魏鸿雁;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初探[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6 衣玮,蒋招凤;在保护中开发广西南丹县白裤瑶风情旅游[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颖春;刘义;杨晓丽;;浅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旅游[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鹏辉;;新疆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孙晓;李永文;;目的地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影响[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周灵飞;陈金华;;甘南藏族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露;;刍议旅游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程[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程圩;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认知的中西方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勇;吉林省旅游产业区域影响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江民锦;旅游业对井冈山区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婷婷;民族旅游区导游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王霞;民族旅游地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互动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笑益;农家乐对旅游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维;来华外国留学生旅游消费偏好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亓圣美;基于跨文化分析的访华欧美旅游者旅游感知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6 高婕;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黄露;跨文化视野下出境旅游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凌丹;旅游传播:内涵、类型与案例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9 高甜;我国跨民族人际交往的传播特征剖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红;基于LISREL模型的跨文化旅游知觉与满意度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晓峰;地理学与“人文关怀”[J];读书;1996年01期
2 河清;文化个性与“文化认同”[J];读书;1999年09期
3 周星;殖民主义与日本民族学[J];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民;;论我国“非遗”整体性保护文化环境之构建[J];艺海;2010年02期
2 张妍妍;;从文化冲突看近代中西文化交流[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3 冯黎明;刘科军;;文化视域的扩展与文化观念的转型——对当前文化理论创新问题的考察[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4 马威;;嵌入理论视野下的民俗节庆变迁——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国畲乡三月三”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5 蒋子龙;;过年是一句格言[J];经营与管理;2010年02期
6 谷泉;;从实践出发建构“中国美术观”——靳尚谊访谈[J];美术观察;2010年03期
7 王红媛;;重归中国艺术的本体精神 激活中国艺术的文化生态——龙瑞访谈[J];美术观察;2010年03期
8 陈建一;;提升文化自觉 推动科学发展[J];杭州(下旬刊);2010年02期
9 邵明春;;守望传统节日的回归[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焦丹;;现代文化发展中的德昂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惠娟;;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2 吕萍;;满族说部刍议[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何传启;;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时代[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何传启;;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图[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佳;;“和而不同”视野下的工业产品设计[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宁彤;;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对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阿拉伯世界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旭东;;中医“申遗”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书光;;基础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坐标[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石大建;;民间读经的文化自觉性——以上海市J区民间读经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10 汪新建;艾娟;;心理学视域的集体记忆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瞿方业;“国际评奖泡沫”扎根于“忽悠”[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2 齐霁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刘莎莎 郑丽虹 杨媚 王俊 梁婷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李萍;2009深圳宣传文化建设十件大事[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胡平 口述 宋爱茹 执笔;解读壮阔的时代大潮[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程天赐;专家把脉,擦亮群众文化品牌[N];农民日报;2010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 陈其广;民间中医药 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生力军[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记者 杨彦华 陈恒才 冷启迪;追溯双城渊源共写百年传奇[N];中山日报;2010年
7 陈丽 张乃兵;百花争妍香溢千年古县[N];泸州日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袁开建 仇党玉 记者 钱建虎 通讯员 史道智;兴化:留住城市的记忆[N];泰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姚瑾;联盟标准《畲族银器》通过审定[N];福建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桂运安 李跃波;建设欣欣向荣的“百花园”[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2 罗吉华;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再制与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4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文祥;新疆东乡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曾慧;满族服饰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8 丁菊霞;成长危机与发展向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马效义;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端;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蓝美芬;闽北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考察[D];厦门大学;2009年
3 孙传良;南京七家湾传统回族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文新艳;东北与西北锡伯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5 叶尔肯别克;牧道生态环境与牧民环境行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艳卿;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梁丹;论费孝通的文化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培峰;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虹;现代化进程中二道桥巴扎的变迁[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燕红;考试与文化的互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4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30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