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8-12-07 12:37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社会综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结构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来说,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凝聚着少数民族群体文化意识的传统习俗文化,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少数民族自身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volves many aspect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 on.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a society'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equality and unity of all ethnic groups are the basi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or the multi-ethnic structure of 56 nationalities in China and the ethnic distribution of "large mixed residence, small settlement" which has been formed for a long time. As a traditional custom culture which condenses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minority groups, it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culture, the maintenanc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mong all ethnic groups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曲靖师范学院青年研究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禁忌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QN020)
【分类号】:K8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岳;;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2 刘艳房;杜惠强;;论和谐文化建构的三大原则[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3期

3 张静;陈红娟;;文化研究视阈内和谐文化的建构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4 邱仁富;;文化共生与和谐文化的建构[J];兰州学刊;2008年05期

5 王希恩;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J];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6 刘明新;;试析满族习俗文化在满族社会中的功用[J];满族研究;2009年01期

7 吴群;;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朱玲芳;;创建和谐社区要尊重民族习俗[J];社区;2006年09期

9 陈建樾;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J];世界民族;2005年05期

10 邹廷生;;土家族习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蒋保;;民众的统治抑或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寡头统治?——雅典民主政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7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8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先俊;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田卓鑫;;从《长河》解读沈从文小说的政治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6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公共政策”政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9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轶;中东权威主义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余友前;我国政府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金耀基;论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安东尼·H·里奇蒙;冯炳昆;;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与社会科学的诸种规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8年01期

5 萨阿德·埃丁·易卜拉欣,漆芜;阿拉伯世界中的民族冲突与建国[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2期

6 杨玉琪;侗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及转型[J];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03期

7 郑昆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社会发展总问题”涵义商榷[J];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8 龚永辉;;关于民族问题的两重属性——三十年来民族问题概念广义、狭义之争的学理反思[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9 王继洪;重视民俗文化在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衣俊卿;;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义;发展和谐音乐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石国兴,曹保刚;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3 刘国华;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4 潘勤;论体育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姚海静;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郭声健;音乐价值的社会学审视[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7 郭殿雄;试述和谐社会的内在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阎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性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刘琼莲;论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赖章盛;;环境伦理与和谐社会[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4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拉他咪·王勇 沙青;摩梭习俗文化亟待抢救保护[N];云南日报;2001年

2 马戎;西方的苏联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赵彤;省领导肯定我市民族宗教工作[N];长春日报;2008年

4 肖寒露 金婷;长沙:开拓新时期民族工作新思路[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严梦春;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需要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吴安其;民族定义和我国的民族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向次勤邋通讯员 李俊峰;古丈加大科技文化推广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N];团结报;2007年

8 谢俊英;普通话获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通讯员 陶四海 记者 许琴;去年4000多具骨灰绿色生态安葬[N];南京日报;2009年

10 令楠;民间文化也应注重保护和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3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秉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4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占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新市民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锋;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67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367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