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日据后期台湾民众民族精神的本土化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21 11:34
【摘要】:1919年至1937年,日本在台湾实行同化政策,大力推行殖民文化,企图消除台湾民众的民族精神。为了抵制殖民文化,台湾民众在进步知识分子引导下,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文化社团,进行争取民族权利、保存民族文化的斗争,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民族精神运用于台湾本土的民族运动实践中。1937年以后,日本政府以高压推行"皇民化运动",企图把台湾人改造成日本天皇的顺民。绝大部分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进行抵制和抗争。
[Abstract]:From 1919 to 1937, Japan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assimilation in Taiwan and vigorously promoted colonial culture in an attempt to eliminat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In order to resist colonial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the people of Taiwan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organized cultural associations, fought for national rights and preserved national culture, and applied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to the practice of Taiwan's native national movement. After 1937,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imperial movement" under high pressure in an attempt to transform the Taiwanese into the obedient people of the Japanese emper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aiwan people boycotted and fought against the "imperial movement."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学传统下台湾民众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互动》(项目批准号:09BZS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9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茗;;金门林树梅“一身承祧两姓”的宗族观念[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黄万华;;“二二八”文学:战后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杨;;论台湾20世纪60年代留学生文学的家园情结[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杨学民;;对散文诗学和文学史观的新探索——读方忠教授的新著《台湾散文纵横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01期

5 古远清;;军事对峙时期两岸文学“互动”简史(1949-1979)[J];新文学史料;2010年02期

6 刘焕云;;丘逢甲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研究[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1期

7 赵庆庆;;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访加拿大女作家葛逸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1期

8 陈炜;陈庆元;;谢章铤为台湾府教谕刘家谋所作序跋传记祭文之讨论——兼论谢章铤的古文[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金城;;台湾新世代诗歌的民族精神与史诗品格[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古远清;;让“红薯”烧烤得更香甜更诱人[J];博览群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静助;;论跨世纪台湾图像诠释的意义及其脉络——从现代诗创作抽样检视台湾图像的变异[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路羽;;论海外流散诗人的写作——以诗人黄河浪为例[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黄万华;;大陆和台港比较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章妮;;论1980年代文学城市形象的异形书写——以上海、台北、香港为例[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陶德宗;;聂华苓小说中的三峡文化书写——以《失去的金铃子》为例[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古远清;;当代台湾新诗发展简史[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霍俊明;;港台新诗史写作问题探论[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正光;;闽台文学交流管窥[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9 金良守;;殖民地知识分子与鲁迅[A];现代东亚语境中的鲁迅研究——中韩鲁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登翰;;文学的回归——战后初期关于“建设台湾新文学”的一场论争[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台湾记者 程军祥;世纪悲怆巨流河[N];深圳商报;2011年

2 何标;继续加强两岸文学交流[N];文艺报;2010年

3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刘梦妮;悲欣交加中的淡淡坚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晓南;学术史视野中的台港澳f梁M饣奈难а芯縖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娟;论龙瑛宗从日殖时期到光复后的心灵和创作的变化[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丹舟;台北无故事[D];暨南大学;2010年

3 曾珊;边界与回归[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秉星;文学书写中的民俗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博华;三毛旅行文学在华语世界的传播与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6 赖彩慧;《孽子》与《逆女》研析——同性恋主体意识与家庭之间纠葛的复杂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7 李慧;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健;苏伟贞小说的时空意识[D];苏州大学;2010年

9 曹小妹;廖玉蕙散文创作论[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7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517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