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吐蕃六氏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4:32
   藏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历史上,有关藏族起源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藏族一些古代文献和民间口传故事中发现,藏族的起源很可能远在公元几千年以前。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尚未发现古代氏族相脉传承的历史,不过笔者发现在一些零散史料中记载的原始部落和人物名称,很可能有距离三千年的历史痕迹,其中吐蕃六氏族是当时最发达的部落,对周边氏族部落的影响非常大。 笔者在分析吐蕃六氏族的基础上,进而对吐蕃一词的来源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以“蕃梅巴让波”(?)之词名而把地域命名为吐蕃,把人命名为吐蕃人,氏族命名为藏族。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从而对其从人称到地名、到氏族、再到部落或诸侯之称,到最后演变为一民族的名称的历史变迁进行考证分析。在藏族学术领域当中,有关“蕃”方面的研究众多,大多都是以“蕃”字为研究主题的。笔者抛开宗教偏向,收集了大量的藏族古文献,尤其搜集和整理了有关藏族起源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其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蕃”一词其实是源于吐蕃古代一大家族的这一看法。 本论文总共分为三大章节,其中第二章有关吐蕃六氏族的考释是本论文研究的主题和主干线。笔者通过搜集和整理以往有关吐蕃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中发现“蕃君拉章”(?)或“蕃宗拉章”(?)这两个名词虽然写法不同,但它们所指的意思却是相同的,是指一个名为“斯巴唐格”(?)(?)这个人的长子的名字。“斯巴唐格”他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嘉”(?)、“蕃”(?)、“霍”(?),这三个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氏族三兄弟”,而且他们三位是当时原始氏族的三大主流。笔者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蕃君拉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了解有关始祖的情况:“蕃梅赤朵”(?)先后娶了三位妃子,她们的姓氏分别为“年”(?)、“穆”(?)、“札”(?),此三妃共生有六子,被命名为“吐蕃六氏族”(?)(?),又因为他们是同一宗谱的,故称其为“蕃人”(?)。此外,又因他们为同父异母之子故又称为“木阿”(?),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六大藏族原始姓氏的六氏族。他们的父亲为“蕃梅赤朵,’(?),在很多藏族历史著作里都称他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斯巴唐格”(?)和“亚拉代周”(?)(?)的后代。然而,在藏族有关历史文献中却明确地记载了六大氏族的存在早于“亚拉代周”(?)。因此,虽然在本节中笔者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分析与总结,但仍存有很多的疑点和难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虽然我们很难确定斯巴唐格(?)的祖先是谁,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名字“斯巴”(?)中可以获得一些信息。虽在藏族历史文献中很难见到有关“斯巴”(?)产生时间的记载,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斯巴也有六氏族“斯巴格周”(?)之称。笔者在研究中不仅把研究的矛头指向了此题,而且在其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藏族古代词语如:“恰”(?)、“穆”(?)、“则”(?)、“年”(?)、“顿”(?)、“玛桑”(?)、“体让”(?)等也与古代藏族姓氏有关联。此次,笔者意图通过解释这些词语的来源,对其和早期原始时代产生的诸多姓氏之间所存在的关联,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令人慰藉的是,六大氏族中没有斯巴唐格的有关记录。在这些姓氏中姓为“穆”(?)和“年”(?)在一定程度上与“蕃人”(?)有着婚姻关系,而吐蕃六氏族正是联姻的结果。要探讨吐蕃六大氏族的起源,有必要先探讨下“斯巴格周”(?),故笔者将此内容作为本文第一章的研究主题。在历史上,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的姓氏为“夏”(?),苯教创始人“敦巴辛饶”(?)氏源为“穆”(?)。而据史料记载,在历史上“夏”(?)与“穆”(?)之间有过联姻关系。“聂赤赞普”(?)的父王“赤登则”(?)是姓氏为穆地区的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儿子为聂赤赞普,而聂赤赞普被邀为“蕃卡亚洲”(?)诸侯国(?)的赞普。据诸多学者的分析与研究,诸侯国为公元前四五世纪发展的诸邦国,有关它细读各个文献便可皆知。而“蕃卡亚洲”的各个部落在早期时就已在“雅砻”(?)这一地带分布与生息,他们称自己的氏族祖先为“蕃”(?),称帝为‘蕃吉”(?)。由此可得知,“蕃卡亚洲”(?)与“蕃”(?)为氏族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笔者把“蕃卡亚洲”一词作为引子的原因在于此。通过对此研究和分析,本人得知,“蕃卡亚洲”(?)是姓氏为“蕃”(?)一代的后人所传承的部落,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个诸侯国,继而又在此奠基上建立了吐蕃王朝,这个王朝在后来又经过其发展和衰落的历史阶段。可见,这揭示了吐蕃六氏族为代表的姓氏与大部分诸侯国盛衰有较大的关系。此为第三大章节所要研究的内容。 总言之,此篇论文笔者通过详细研究吐蕃六大氏族的根源及其传承,分析了“嘉”(?)与“霍”(?)这两氏族的概念及氏族的来源,并研究了“斯巴格周”(?)为基本的六氏族和吐蕃六大氏族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对“蕃卡亚洲”(?)的姓氏也做了相应的阐释。此姓氏在随后的岁月长河中代为“蕃'’(?)的姓氏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此姓氏的影响力与吐蕃六大氏族本姓氏在姓氏中的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按时间而论,吐蕃六大氏族先后在远古象雄时期和吐蕃王朝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一种深远的影响,此姓氏不仅与“斯巴格周”,(?)有关联,且与吐蕃六大氏族也密切相关。此姓氏不仅引入了斯巴格周之姓氏为“恰”代的宗教,又引入了姓氏为“穆”(?)的宗教。吐蕃六大氏族有各自的“族神”(?),族神是当时一种在主观意识上有着无可厚非地位的一种宗教形式,这在科学理论分支上也构成了具有支配地位的核心思想。故此,在随后的历代赞普王统都没能将此习俗置之于外。恰教(?)和穆教(?)在历史上称之为世续苯教(?)和雍仲苯教(?),具有如此的历史长河与复杂进程的姓氏和宗教,其最终都归为“蕃卡亚洲”(?)。 笔者在研究藏族古代家族和氏族的同时,对其相关的文化和风俗方面,产生了新的看法,因此,此篇论文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不仅能填补藏王聂赤赞布以前的文化历史上的空白外,还能对当时民间风俗习惯等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有关“吐蕃”的学者,但他们大多都围绕其词根而进行分析和研究,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学者在其论著中提到“番”词源于家族姓氏这一观点。在这些论著中藏族著名学者卡尔梅.桑木旦的《论述番人起源的传说》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文中主要以黑头凡人的起源为主干,深入透彻地分析和研究了斯巴格周,并在此基础上对六氏父系和氏族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将这著作视为研究“吐蕃”一词的开端。笔者认为,很多属于原始苯教的藏文文献,都描述了藏王聂赤赞布以前的历史情况,即包括有关苯教的宇宙观、世界观、神祗及人类起源神话及其繁衍、各氏族的始祖及派系与其分布情况、地域的分配、各氏族的风俗文化及其起源、有关苯教的重要人物等等。虽然解读这些文献的困难度很高,但在学术上有值得试探的价值。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关于《斯巴卓浦》为主线的一些原始资料的事情。笔者撰写此论文时,没有找到相关文献的手抄本,很多都是转引于其他学者的著作中所引用的内容,这也是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希望今后能加以完善。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才让太;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2 才让太;;吐蕃的苯教与《世间总堆》[J];中国藏学;2011年04期

3 孙林;;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万代吉;;苯教祭祀文化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杨明;试论藏族游牧部落的牦牛图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6 石硕;略谈本教内涵及其流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林继富;藏族宗教仪轨中的牦牛[J];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01期

8 夏格旺堆,白伦·占堆;“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J];西藏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810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2810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