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发布时间:2021-07-13 16:45
广州蒲涧节会民俗活动源于白云山蒲涧城郊型自然景观,与安期生飞升成仙地域性人文传说二者的虚实结合。属于物质实体形态层面的菖蒲观、郑仙祠等古迹建筑,属于精神价值观念层面的安期生升仙传说和属于地域风俗制度层面的蒲涧节(郑仙诞),三者共同构成一帧古今广州社会节日的全息立体影像,并在漫长的传承演变中形成了兼具累积沉淀型和合流变形型的类型特点。蒲涧节(郑仙诞)虽一直未被纳入地方官府祀典,介于官方祀典与民间"淫祀"之间,但因其宗教性、娱乐性和消费性三大方面兼备且突出,而成为自宋代以来广州城市节庆中颇能体现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节日。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5)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蒲涧节在宋代之正式形成
三、宋代之后蒲涧节的传承流变
1. 郑仙诞民俗活动在传承演变中的累积沉淀与合流变形
2.“祈子”观念、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在郑仙诞中的突显
3. 郑仙诞民间信仰与官方管理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北宋庆历士大夫诗文中的“众乐”书写[J]. 王启玮. 文学遗产. 2017(03)
[2]古籍整理与现代学术演进关系分析[J]. 殷学国,蒋述卓. 学术研究. 2016(09)
[3]“安期生”考[J]. 朱钢. 文化遗产. 2008(01)
[4]从郑仙诞到广州重阳登高——兼谈传统民俗的现代化演变[J]. 徐燕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安期生在白云山踪迹的辩析[J]. 纪宗安,王绍增. 岭南文史. 1995(01)
[6]广州竹枝词选[J]. 何文广. 岭南文史. 1983(02)
本文编号:3282428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19,(05)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蒲涧节在宋代之正式形成
三、宋代之后蒲涧节的传承流变
1. 郑仙诞民俗活动在传承演变中的累积沉淀与合流变形
2.“祈子”观念、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在郑仙诞中的突显
3. 郑仙诞民间信仰与官方管理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北宋庆历士大夫诗文中的“众乐”书写[J]. 王启玮. 文学遗产. 2017(03)
[2]古籍整理与现代学术演进关系分析[J]. 殷学国,蒋述卓. 学术研究. 2016(09)
[3]“安期生”考[J]. 朱钢. 文化遗产. 2008(01)
[4]从郑仙诞到广州重阳登高——兼谈传统民俗的现代化演变[J]. 徐燕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安期生在白云山踪迹的辩析[J]. 纪宗安,王绍增. 岭南文史. 1995(01)
[6]广州竹枝词选[J]. 何文广. 岭南文史. 1983(02)
本文编号:3282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282428.html